[发明专利]铜包铝线材、用于铜包铝线材的铝杆及其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4134.8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0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董学武;鲁長高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瑞隆电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B1/02 | 分类号: | H01B1/02;H01B5/02;H01B1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杨小双 |
地址: | 239300 安徽省滁州市***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铜包铝 线材 用于 及其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铜包铝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铜包铝线材的铝杆及其加工方法,以及应用该铝杆制成的铜包铝线材。
背景技术
众所周知,铜线材的导电性能好,但是价格贵,但铝线材的价格虽然较低,但是导电性却不如铜线材。随着铜资源的不断消耗,铜的价格也原来越高,因此人们在实际的生产应用国产化中,往往选择铜包铝合金线材来代替铜线材。
现有技术中,铜包铝线材的生产方法包括电镀发和包覆焊接法。电镀法是在铝芯线的表面镀一层铜,采用该方法生产铜包铝至少包括如下缺陷:生产速度过慢,不能满足高度发展的需求,浪费实际和资源;镀层性能较硬,导线经过弯曲后铜层容易开裂;电镀液处理不当会污染环境。因此,目前大多采用包覆焊接法来生产铜包铝线材。
采用先进的包覆焊接制造技术生产铜包铝,将铜带同心地包覆在铝杆的外表面,并使铜层和铝芯线之间形成牢固的原子间的冶金结合,使两种不同的金属材料结合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可以象加工单一金属丝那样作拉拔和退火处理,拉拔过程中铜和铝同比例地变径,铜层体积比则保持相对恒定不变。
在铜包铝线材加工过程中,需要预先将铝杆加工成适当的尺寸,然后在铝杆的外表面包覆铜带,铝杆的性能决定了铜包铝线材的整体性能。因此,研制出一种性能优越的铝杆,以实现铝杆与铜层之间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提高铜包铝的整体性能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继续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缺陷,本发明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用于铜包铝线材的铝杆及其加工方法,铝杆性能优越,能够实现铝杆与铜层之间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提高了铜包铝的整体性能。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应用上述铝杆制成的铜包铝线材。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用于铜包铝线材的铝杆,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
铝锭,95.3-94.9%;
镁,3-3.3%;
铬:1.7-1.8%。
用于铜包铝线材的铝杆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加入95.3-94.9%铝锭和1.7-1.8%铬,在熔化之后加入3-3.3%镁,采用多次去杂处理后,保温一段时间后放水,进行抽丝处理、收线处理;
将上述坯线进行打毛后进行退火处理,待用。
优选的,加入95.3-94.9%铝锭和1.7-1.8%铬,在690-710℃温度下熔化后,加入3-3.3%镁。
优选的,采用氯化铵进行第一次去杂处理。
优选的,在完成多次去杂处理后,保温15-45分钟后,在620-680℃下放水。
一种铜包铝,应用上述的铝杆。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铜包铝的铝杆,铝杆性能优越,能够实现铝杆与铜层之间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提高了铜包铝的整体性能。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用于铜包铝线材的铝杆,其组分及重量百分比为:
铝锭,95.3-94.9%;
镁,3-3.3%;
铬:1.7-1.8%。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用于铜包铝线材的铝杆的加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加入95.3-94.9%铝锭和1.7-1.8%铬,在熔化之后加入3-3.3%镁,采用多次去杂处理后,保温一段时间后放水,进行抽丝处理、收线处理;
将上述坯线进行打毛后进行退火处理,待用。
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加入95.3-94.9%铝锭和1.7-1.8%铬,在690-710℃温度下熔化后,加入3-3.3%镁。
优选采用两侧去杂处理,其中,采用氯化铵进行第一次去杂处理。
在完成两次去杂处理后,保温15-45分钟后,在620-680℃下放水。
本发明还提出了一种铜包铝,应用上述的铝杆制成。
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用于铜包铝的铝杆,铝杆性能优越,能够实现铝杆与铜层之间形成牢固的冶金结合,提高了铜包铝的整体性能。
上面对本发明进行了示例性的描述,显然本发明的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发明的方法构思和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改进,或未经改进将本发明的构思和技术方案直接应用于其它场合的,均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瑞隆电工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瑞隆电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4134.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