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遮挡结构、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4127.8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85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张广健;潘良玉;王晓辉;唐晟;乐卫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金徕镀膜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21017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遮挡 结构 使用 电容 式触控 面板 及其 制作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遮挡结构及使用该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触控面板根据其触控原理的不同,分为电阻式触控面板、电容式触控面板、红外式触控面板以及声波式触控面板。
电阻式、红外式、声波式触控面板由于其工作原理导致的缺陷,不适合用作手持移动终端的操作界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由于其触控灵敏度好、使用寿命长、不易被外界信号干扰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手持移动终端。
电容式触控面板又进一步分为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和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表面电容式触控面板由于仅能实现单点触控,因此,其应用范围也不广泛。而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由于其可实现多点触控被广泛应用。
投射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该基板分为功能区和周边线路区。在该功能区所在的基板上设有X轴感测电极层、Y轴感测电极层。X轴感测电极层和Y轴感测电极层分别形成于基板的两相背的表面。X轴感测电极层包括多条相互平行且间隔分布的X轴感应电极串列,Y轴感测电极层包括多条相互平行且间隔分布的Y轴感应电极串列,且X轴感应电极串列与Y轴感应电极串列在平行于基板的平面上的投影相垂直。在该周边线路区所在的基板上设有多条连接所述X轴感测电极串列和Y轴感测电极串列的引线。
业界使用的电容式触控屏通常包括上述电容式触控面板和盖板。在该盖板上对应所述周边线路区的位置处设有遮挡层。该遮挡层通常由黑色树脂涂覆于所述盖板表面而成,防止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引线影响电容式触控屏的外观。将设置有遮挡层的盖板与设置有X轴感测电极层和Y轴感测电极层的电容式触控面板进行贴合,形成所述电容式触控屏。然而,由于所述遮挡层仅设置在盖板上对应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周边线路区的位置,因此,该遮挡层与所述盖板表面之间具有一段差,在将所述盖板与电容式触控面板贴合时,在该段差处容易产生气泡,影响所述电容式触控屏的外观。另外,由于所述遮挡层由黑色树脂涂覆而成,容易因工艺或操作原因导致盖板表面与所述周边线路区对应的位置上的局部区域未被黑色树脂覆盖,造成漏光,或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引线影响外观。同时,在将盖板与电容式触控面板贴合时,容易使贴合用的胶从遮挡层的外侧边缘溢出,不易清理。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有必要提供一种防止漏光、防止贴合时产生气泡和溢胶且有利于提升外观效果和有利于保持盒厚均一性的遮挡结构。
此外,还有必要提供两种使用上述遮挡结构的电容式触控面板。
另外,还有必要提供一种上述电容式触控面板的制作方法。
一种遮挡结构至少包括第一遮挡层、第二遮挡层、第三遮挡层,该第一遮挡层和第三遮挡层间隔设置于同一表面上并形成一第一收容空间,该第二遮挡层设置于所述第一遮挡层上,并部分覆盖所述第一遮挡层,且至少所述第一遮挡层远离所述第三遮挡层的一侧未被所述第二遮挡层覆盖,并与第二遮挡层形成一第一台阶。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遮挡结构中,该遮挡结构还包括第四遮挡层,该第四遮挡层设置于第二遮挡层上,该第二遮挡层远离所述第三遮挡层的一侧未被该第四遮挡层覆盖,并与该第四遮挡层构成一第二台阶。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遮挡结构中,:第一遮挡层与第二遮挡层由不透明且绝缘的材料制作而成,第三遮挡层由透明或不透明材料制成。
一种电容式触控面板包括基板,该基板具有第一表面,该第一表面分为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该第一区域与第二区域相邻,且该第二区域围绕该第一区域,在该第一区域上设有电极层,在该第二区域上设有遮挡结构及多条引线,所述遮挡结构设置于所述基板的第一表面上,所述多条引线设置于所述遮挡结构上;所述遮挡结构至少包括第一遮挡层、第二遮挡层及第三遮挡层,该第一遮挡层和第三遮挡层间隔设置于所述第一表面的第二区域内,并形成一第一收容空间,所述第一遮挡层靠近所述第一区域,所述第三遮挡层远离所述第一区域;该第二遮挡层设置于第一遮挡层之上,并部分覆盖所述第一遮挡层,且至少所述第一遮挡层靠近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侧未被所述第二遮挡层覆盖,并与所述第二遮挡层形成一第一台阶。
本发明提供的所述电容式触控面板中,所述第三遮挡层远离所述第一区域的一侧端面与所述基板的边缘平齐,该第二遮挡层在沿第一区域至第二区域的方向上的跨度大于第三遮挡层在沿第一区域至第二区域的方向上的跨度,该第一遮挡层在沿第一区域至第二区域的方向上的跨度大于所述第二遮挡层与第三遮挡层在沿第一区域至第二区域的方向上的跨度之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金徕镀膜有限公司,未经浙江金徕镀膜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412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