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燃煤电厂烟气强氧化脱汞工艺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363607.2 | 申请日: | 2011-11-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11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 发明(设计)人: | 范庆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范庆峰 |
| 主分类号: | B01D53/80 | 分类号: | B01D53/80;B01D53/64;B01D53/5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100011 北京市西城***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煤 电厂 烟气 氧化 工艺 | ||
所属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燃煤电厂烟气强氧化脱汞工艺,属于资源与环境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燃煤电厂烟气排汞量增长速度很快,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产生很大影响。我国政府对燃煤电厂烟气排汞量的控制十分重视,已经出台的控制标准将在2012年实施,并将出台更为严厉的标准。
我国现有燃煤电厂一般都没有设置专门的烟气脱汞环节,如何在现有烟气处理工艺基础上进行工艺改造来实现脱汞达标将是当务之急。
燃煤烟气中的总汞有三种形态:单质汞,氧化态汞和固态颗粒汞。火电厂现有工艺能脱除烟气总汞的一部分,即除尘器能够脱除大部分固态颗粒汞,湿法脱硫装置能够脱除大部分氧化态汞,但绝大部分单质汞不能脱除,随烟气排入大气。由于单质汞不溶于水,比较难以处理,所以如何用经济和有效的方法脱除烟气单质汞成为世界各国科学家攻关的重要研究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用经济、有效的方法脱除烟气单质汞的新工艺。
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对我国现有电厂普遍采用的烟气石灰石湿法脱硫工艺进行改造,增加次氯酸钠和非酸性氯盐的复合添加环节,将单质汞转化为氧化态汞后由原有的烟气石灰石湿法脱硫装置去除。
以上技术方案的明显优点是:
1.利用现有脱硫工艺进行改造,不影响原有工艺。
2.只需要添加加药装置,改造费用很少。
3.运行费用比较少,经济性好。
4.可以脱除90%以上单质汞。
本发明适用于对已经采用烟气石灰石湿法脱硫工艺的电厂进行烟气排汞量达标的工艺改造。
附图说明
附图:本发明的工艺图
图中:(1)烟气除尘器;(2)换热器;(3)吸收塔;(4)石膏处理装置;(5)石灰石液浆加药装置;(6)次氯酸钠加药装置;(7)非酸性氯盐加药装置;(8)除雾器;(9)烟囱;(10)风机。
具体实施方式
在附图中:
原石灰石湿法脱硫工艺是:燃煤锅炉引风机出来的烟气经(1)烟气除尘器除尘和(2)换热器降温后进入(3)吸收塔下部向上流动,与由吸收塔上部向下喷淋的来自(5)石灰石液浆加药装置的吸收剂石灰石浆液逆流混合,烟气中的二氧化硫(SO2)与石灰石浆液反应生成亚硫酸钙,再由(10)风机鼓入的空气中的氧气氧化成硫酸钙(CaSO4)即石膏,产生的石膏浆液送至(4)石膏处理装置,脱硫后的洁净饱和烟气经过(8)除雾器除去雾滴、(2)换热器加热升温后进入(9)烟囱排入大气。
本发明对原石灰石湿法脱硫工艺的改造是:吸收剂由(5)石灰石液浆加药装置输出的石灰石液浆、(6)次氯酸钠加药装置输出的次氯酸钠和(7)非酸性氯盐加药装置输出的非酸性氯盐在进入(3)吸收塔前混合而成,石灰石液浆、次氯酸钠和非酸性氯盐三种药液的摩尔比为(10至200)∶1∶1。
在吸收塔中,烟气中90%以上的单质汞被氧化为氧化态汞,溶于水后与(3)吸收塔底部液浆中的可溶性硫化物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硫化汞去除,脱汞后的烟气经过(8)除雾器除去雾滴、(2)换热器加热升温后,进入(9)烟囱排入大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范庆峰,未经范庆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36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