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存储器储存装置、存储器控制器及数据串传送与识别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3160.9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164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22 |
发明(设计)人: | 江旭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群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3/06 | 分类号: | G06F3/06;G06F11/10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存储器 储存 装置 控制器 数据 传送 识别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数据串传送与识别方法、存储器储存装置及存储器控制器,尤其涉及一种适用于管理主机系统及存储器储存装置之间的数据串传递的方法、存储器储存装置及存储器控制器。
背景技术
数码相机、手机与MP3在这几年来的成长十分迅速,使得消费者对储存媒体的需求也急速增加。由于可复写式非易失性存储器(rewritable non-volatile memory)具有数据非易失性、省电、体积小、无机械结构、读写速度快等特性,最适于可携式电子产品,例如笔记本式计算机。固态硬盘就是一种以闪速存储器作为储存媒体的储存装置。因此,近年闪速存储器产业成为电子产业中相当热门的一环。
另一方面,随着使用者逐渐接受使用电子钱包及预付储值,使得智能卡的使用日益普及。智能卡(Smart Card)是具有例如微处理器、卡操作系统、安全模块及存储器的组件的集成电路芯片(IC芯片),以允许持有者执行预定操作。智能卡提供计算、加密、双向通信及安全功能,使得这张卡片除了储存数据的功能外还能达到对其所储存的数据加以保护的功能。使用全球移动通信系统(GSM)机制的蜂巢式电话中所使用的用户识别模块(Subscriber Identification Module,SIM)卡为智能卡的其中一个应用范例。然而,智能卡本身受限于储存容量,因此近年来开始与大容量储存装置的记忆卡作结合,以扩增智能卡的储存容量。
在现有技术中,结合闪速存储器与智能卡的应用是通过特殊命令来区别传送给智能卡或闪速存储器的数据,此特殊命令可能会造成硬件装置或驱动程序无法支持的问题。此外,在现有技术中是比对此特殊命令中关于所传送数据串的型态信息来判断此数据串是否为智能卡的命令格式。然而,此方法往往会造成一般文件数据与属于智能卡的命令格式碰撞的问题(即将一般文件数据误判为智能卡的数据串)。
另外,在一些具有快取存储器(Cache)的电子产品的应用中,因这些电子产品本身的限制,智能卡与电子产品之间数据串的传递并无法绕过快取存储器,而使得智能卡所产生的回应信息并无法被无误地回传至所依附的电子产品,进而限制智能卡在这类具有快取存储器的电子产品上的应用。举例来说,在一个Java系统的移动电话中,因Java系统并不支持诸如Non Cache等不须通过快取存储器而直接地对非易失性存储器进行存取的指令,故很难将智能卡和闪速存储器以整合为记忆卡的形式应用在这类Java系统的移动电话中。请参考图1,图1为现有搭配记忆卡12的主机系统10的功能方框图。主机系统10为一种电子产品(如:Java系统的移动电话),并具有快取存储器14,而记忆卡12具有闪速存储器16和智能卡芯片18。主机系统10与记忆卡12之间的数据传递路径都会经过快取存储器14。然而,因为快取存储器14会暂存最近主机系统10与记忆卡12之间所传递的数据的缘故,当主机系统10欲从智能卡芯片18获得数据时,若快取存储器14内已经存有与读取指令相符的数据时,则快取存储器14就会将相符的数据传送至主机系统10。然而,在这样的架构下,智能卡芯片18的回应信息往往会被快取存储器14已有的数据所取代,而使得智能卡芯片18的加密及安全通信的功能大受影响。
基此,有需要发展一套能够在结合闪速存储器与智能卡的应用中无误地传递智能卡的回应信息的系统和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数据串传送与识别方法、存储器储存装置及存储器控制器,适用于主机系统及存储器储存装置之间的数据传递,并确保主机系统所接收到的回应数据串的正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群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群联电子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316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