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连铸结晶器的自动加渣机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62343.9 | 申请日: | 2011-11-16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32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陈新元;谢剑刚;杨文军;邓江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22D11/108 | 分类号: | B22D11/108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2222 | 代理人: | 张火春 |
地址: | 430081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结晶器 自动 加渣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自动加渣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连铸结晶器的自动加渣机。
背景技术
连续铸钢一般都使用结晶器保护渣,通常结晶器保护渣中配4~20%的纯氟,渣耗量为2.5kg/t钢左右。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工人处在氟浓度较高的环境中不仅有害健康,且人工加渣的随机性大,渣层不匀,易造成卷渣等问题而影响铸坯的表面和内在质量。故连铸结晶器保护渣自动加渣技术已引起技术人员的高度关注。
近年来,国外开发了不同型式的结晶器保护渣自动加渣机,其主要缺点是:输送管路长,弯头和管道易磨损,保护渣堵塞管道和保护渣的粉碎率高;国内已公开的“板坯连铸结晶器保护渣自动加入装置“(CN 202549392A)专利技术,这种自动加渣装置安装在结晶器的侧翼,不适合用于安装空间小、多个结晶器并排排列的场合;另有“大断面结晶器自动加渣装置”(公开号CN202247962A)专利技术,这种装置的渣斗在加渣机的宽度方向运动,增加了加渣机的宽度,保护渣在加渣管的出口处自由下落,容易出现不均匀现象,这种加渣机的在高度方向不能变动,因此不适用于不同高度的结晶器;有“一种双管自动加渣机”(申请号201110032085.5)专利技术,该装置通过凸轮盘实现位置补偿,在凸轮盘长时间工作后比较容易卡住;该装置的出料口可以实现宽度调节,但不能根据加料速度调节倾角,而物料撒下的均匀程度与加料速度、出料口倾角大小有关;同时由于粉末物料容易受潮,该装置没有加热装置,也缺少加渣过程中对物料搅拌的搅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克服上述技术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紧凑和操作简单的双管自动加渣机;该加渣机能在工作区域内自动、连续、均匀地加渣,适用面广。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该加渣机包括升降车架、加渣系统和控制系统;加渣系统安装在升降车架的中部和前部,控制系统安装在升降车架的后部。
升降车架的结构是:升降车架包括车架本体、升降机构和扶手;车架本体为矩形状,车架本体的后部安装有扶手,车架本体的前部设有第一行程开关、第二行程开关、第三行程开关和第四行程开关。
升降机构的结构是: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一端对称地铰接在车架下平面前部的中心线两侧,第一连杆和第二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前车轮架的两端,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一端对称地铰接在车架下平面后部的中心线两侧,第三连杆和第四连杆的另一端铰接在后车轮架的两端。
第一车轮组和第二车轮组分别铰接在前车轮架的两端,第三车轮组和第四车轮组分别铰接在后车轮架的两端,前车轮架和后车轮架的中间对应地装有正向丝杆支座和反向丝杆支座,丝杆与正向丝杆支座和反向丝杆支座螺纹联接。
加渣系统的结构是:第三电机的输出轴通过联轴器与第三减速机的输入轴联接,第三减速机的第一输出轴、第二输出轴和第三输出轴与各自对应的第一输料管支撑盘、第二输料管支撑盘和角位移传感器联接;第一输料管支撑盘和第二输料管支撑盘分别通过各自的支撑轴承安装在第三减速机的上箱板上。
第一输料管后部和第二输料管后部固定在各自对应的第一输料管支撑盘和第二输料管支撑盘上,在第一输料管后部和第二输料管后部通过各自管道与料斗的底部相通,料斗固定在第四减速机上,第四减速机固定在第三减速机的上箱板上;第四电机与第四减速机联接,第四减速机的输出轴与搅拌器联接。
第一可调出料装置和第二可调出料装置通过各自的法兰与对应的第一输料管和第二输料管的前端联接,第一输料螺旋杆装入第一输料管和第一可调出料装置内,第一输料螺旋杆的前端活动地安装在第一可调出料装置的端口,该端口为封闭式,第一输料螺旋杆的后端与第一减速机联接;第二输料螺旋杆装入第二输料管和第二可调出料装置内,第二输料螺旋杆的前端活动地安装在第二可调出料装置的端口,该端口为封闭式,第二输料螺旋杆的后端与第二减速机联接;第一电机与第一减速机联接,第二电机与第二减速机联接;第一减速机和第二减速机安装在各自对应的第一输料管支撑盘和第二输料管支撑盘上。
第三减速机的下箱板左侧固定有第一直线轴承和第二直线轴承,第一导轨穿过第一直线轴承和第二直线轴承,第一导轨的两端固定在车架本体上;第三减速机的下箱板右侧固定有第三直线轴承和第四直线轴承,第二导轨穿过第三直线轴承和第四直线轴承,第二导轨的两端固定在车架本体上;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与车架本体的长边平行,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对称位于车架本体上;第五减速器固定在车架本体上,第五电机与第五减速器联接,齿轮安装在第五减速器的输出轴上,齿轮与齿条啮合,齿条固定在第三减速器的下箱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234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霉素的发酵和提取装置
- 下一篇:养殖场用的螺旋导流搅拌式沼气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