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同轴同柱面多级正反转变速方法及其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0892.2 | 申请日: | 201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94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13 |
发明(设计)人: | 魏伯卿 | 申请(专利权)人: | 魏伯卿 |
主分类号: | F16H3/087 | 分类号: | F16H3/087;F16H55/17;F16H55/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204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同轴 柱面 多级 反转 变速 方法 及其 装置 | ||
1.同轴同柱面多级正反转变速方法,包括一个具有两面侧齿轮的主动轮(1)和与之同轴串联的多个具有两面侧齿轮的从动轮及均布在主动轮(1)和从动轮之间和均布在每两个从动轮之间并分别与主动轮(1)和从动轮侧齿轮相啮合的具有输入副齿轮和输出副齿轮的多级副齿轮组组成的多级齿轮啮合转动变速,其特征在于:主动轮(1)通过主动轮(1)动力输出侧齿轮与均布在主动轮(1)和从动轮之间的四组对称均布的副齿轮组的动力输入副齿轮相啮合,将旋转动力传输给动力输入副齿轮,然后动力输入副齿轮通过动力输入副齿轮与动力输出副齿轮连接轴(22)将旋转动力传输给动力输出副齿轮,而后动力输出副齿轮又通过与从动轮动力输入侧齿轮相啮合将旋转动力传输给从动轮,由于主动轮(1)动力输出侧齿轮半径、从动轮动力输入侧齿轮半径、动力输入副齿轮半径、动力输出副齿轮半径均不同,所以产生主动轮(1)与从动轮的旋转速度不一样,形成一个变速比,主动轮(1)和从动轮的变速比可以通过改变主动轮(1)动力输出侧齿轮半径、从动轮动力输入侧齿轮半径、动力输入副齿轮半径、动力输出副齿轮半径来实现不同的变速比要求;从动轮与从动轮的动力传输变速方法和主动轮与从动轮的动力传输变速方法一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同柱面多级正反转变速方法,其特征在于:主动轮(1)与从动轮由四组对称均布的副齿轮在他们之间啮合传输旋转动力并实现变速的方法有四种:
(A)主动轮(1)动力输出侧齿轮为侧内齿轮,从动轮动力输入侧齿轮也为侧内齿轮,从动轮转动方向与主动轮(1)转动方向一致,为变速正转;
(B)主动轮(1)动力输出侧齿轮为侧外齿轮,从动轮动力输入侧齿轮也为侧外齿轮,从动轮转动方向与主动轮(1)转动方向一致,为变速正转;
(C)主动轮(1)动力输出侧齿轮为侧内齿轮、从动轮动力输入侧齿轮为侧外齿轮,或主动轮(1)动力输出侧齿轮为侧外齿轮、从动轮动力输入侧齿轮为侧内齿轮,从动轮转动方向与主动轮(1)转动方向相反,为变速反转;
(D)主动轮(1)动力输出侧齿轮为侧内齿轮或侧外齿轮,从动轮动力输入侧齿轮为侧内齿轮或侧外齿轮,四组副齿轮各组齿轮由两个动力输入副齿轮A与B和两个动力输出副齿轮A与B组成,主动轮(1)动力输出侧齿轮与动力输入副齿轮A啮合,将旋转动力传输到动力输入副齿轮A,然后动力输入副齿轮A与动力输入副齿轮B啮合,将旋转动力传输到动力输入副齿轮B,动力输入副齿轮B通过动力输入副齿轮与动力输出副齿轮连接轴(22)将旋转动力传输到动力输出副齿轮B,动力输出副齿轮B又与从动轮动力输入侧齿轮啮合将旋转动力传输到从动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同柱面多级正反转变速方法,其特征在于:主动轮(1)和所有从动轮都固定于同一个变速器主轴(16)的轴承(17)上,并且都有一个与变速器主轴(16)同轴心的而且在同一个柱面上的动力输出外齿轮,与此外齿轮面相平行的侧内齿轮面和侧外齿轮面也都与变速器主轴(16)同轴心,且侧内齿轮和侧外齿轮的轮齿面也都与在同一柱面上的动力输出外齿轮的轮齿面相平行,主动轮(1)和所有从动轮在同一柱面上的动力输出外齿轮通过径向支承盘(20)与固定于同一个变速器主轴(16)上的轴承(17)相连,并且主动轮(1)和所有从动轮包括主动轮(1)和从动轮上的外齿轮、侧内齿轮和侧外齿轮都能自由地绕不转动的变速器主轴(16)旋转。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轴同柱面多级正反转变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有副齿轮组都安装在主动轮(1)与一级从动轮(2)之间和其他两从动轮之间,并且副齿轮的轮轴与变速器主轴(16)平行但不与变速器主轴(16)的轴心重合,每级副齿轮由四组完全相同的副齿轮或八组副齿轮其中四组完全相同、另四组完全一样的副齿轮组成,每组副齿轮都有一个动力输入副齿轮和一个动力输出副齿轮组成;所有副齿轮都通过动力输入副齿轮与动力输出副齿轮连接轴(22)连接,并通过轴承固定在副齿轮双支架盘(41)上,副齿轮双支架盘(41)由副齿轮双支架盘固定夹(19)和副齿轮双支架盘固定螺丝(18),通过变速器主轴键槽(42)固定在不转动的变速器主轴(16)上,副齿轮双支架盘(41)由双层的中间具有较大间隙的能给副齿轮有更好的支承固定和平衡作用的双圆盘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魏伯卿,未经魏伯卿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0892.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