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锁紧装置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60853.2 | 申请日: | 2011-11-15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15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唐明;张靖;徐强琦;胡智伟;唐国震;鲁建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市桥联冶金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B28/00 | 分类号: | B21B28/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事务所 32228 | 代理人: | 冯智文 |
地址: | 214187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锁紧装置,尤其是适用于二十辊轧机前门的锁紧装置。
背景技术
二十辊轧机是对不锈钢、硅钢等难变形金属薄带材进行轧制加工的机器。常见的二十辊冷轧机,其包括机架、辊系、压下装置、驱动装置等。由于二十辊冷轧机的前门上装有轴承装置,当门关闭后,门内的轴承装置顶住工作辊,防止工作辊产生轴向窜动,另外门上还设置有输送润滑液的管道入口装置等。该二十辊轧机工作时需要将门锁紧关闭,从而保证轧机的正常工作。现有技术中的轧机前门的锁紧装置通常采用压板式密封,在前门的前端使用一压板,压板上开有与前门所配合的螺栓孔,锁紧时,通过螺栓使压板与前门锁紧配合,打开时,松开螺栓,取下压板后开门。这种方法结构简单,成本低,但是操作繁琐,需要通过压板为中间连接件才能使前门达到锁紧状态,且由于轧机工作时,辊子的高速转动,仅是螺栓连接的压板无法可靠保证前门的锁紧,易产生松动,会导致工作辊无法正常工作,且存在安全隐患,另外由于压板的安装与拆卸需要通过人工操作拧螺栓,加大了工人的劳动工作量,费时费力,工作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锁紧装置不可靠,安装与拆卸麻烦等缺点,提供一种结构合理,操作方便,能准确定位锁止的一种锁紧装置,从而能使二十辊冷轧机的前门可靠锁紧。
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锁紧装置,包括支撑套,所述支撑套中间开有一通孔,所述支撑套顶部通过紧固件连接一盖板,所述支撑套通孔内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一端顶住盖板内侧面,其另一端连接齿条顶部,所述齿条底部成锁止块结构;所述支撑套一侧壁面上开有孔,所述孔内安装齿形构件,所述齿形构件通过铰链结构连接手柄。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所述支撑套通孔一侧设置有键槽,所述齿条通过导向平键连接于支撑套内的键槽中;
所述齿条底部为舌形锁止块结构。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利用手柄一端连接的齿形结构件与齿条的啮合传动,只需通过上推与下压手柄的简单操作即可方便的实现齿条的上下移动,齿条在弹簧和齿形构件的驱动作用下实现了门的锁紧,操作简便,定位准确。
由于齿条底部的舌型锁止块结构,在锁止状态时,舌型锁止块的一侧面与门板的内壁面接触,接触面为平面,而不是接触点,锁止面积大,避免了锁止点接触容易磨损失灵的问题,从而增加了锁紧装置的可靠性,且结构简单牢固,经久耐用,使用寿命长。
本发明在齿条的一侧利用导向平键与支撑套连接,一方面导向平键的安装起到了齿条周向固定的作用,另一方面能导向齿条沿着键所在键槽上下移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应用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锁紧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锁紧位置的局部断面图。
图4为本发明打开位置的局部断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本发明所述的锁紧装置,锁紧装置1安装于前门2的上端中部,锁紧装置1嵌入于前门的内侧,锁紧装置1通过连杆连接于支架上(图中未画出),并通过四个螺栓7紧固。如图2和图3所示,锁紧装置1包括支撑套8,支撑套8中间垂直方向开有一通孔,支撑套8顶部通过螺栓5连接一盖板6,支撑套8通孔内安装有弹簧11,弹簧11一端顶住盖板6内侧面,其另一端连接齿条13顶部,由于弹簧具有柔性,并能起到自锁功能,能保证齿条13的准确定位;齿条13底部为舌形锁止块结构14;支撑套8右侧壁面在水平方向上开有孔,孔内安装齿形构件12,齿形构件12与齿条13啮合连接,齿形构件12通过铰链结构连接手柄4;支撑套8通孔左侧设置有键槽17,齿条13通过导向平键15连接于支撑套8通孔内,导向平键15不仅能使齿条在支撑套8内周向固定,防止齿条13在支撑套8产生旋转,又能使齿条13在弹簧11和齿形构件12的驱动下沿着其所在轴线方向上下移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市桥联冶金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市桥联冶金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60853.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