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OTFT集成传感器阵列及其制作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59421.X | 申请日: | 2011-11-1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56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 发明(设计)人: | 太惠玲;蒋亚东;严剑飞;李娴;张波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N27/00 | 分类号: | G01N27/00;B81B7/04;B81C1/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华典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3 | 代理人: | 杨保刚;徐丰 |
| 地址: | 611731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otft 集成 传感器 阵列 及其 制作方法 | ||
1.一种OTFT集成传感器阵列,包括至少集成在同一个硅基片上四个以上的OTFT传感器单元,其特征在于:
所述OTFT传感器单元采用底电极器件构型,四个OTFT传感器单元共用源极和栅极,并且源极和漏极之间的沟道设计为叉指结构;
源极和漏极为金/钛双层膜:采用金材料做电极层,钛材料作为过渡层;
源极、漏极和栅极三端电极分别通过外引线来实现OTFT阵列的测试;
所述OTFT集成传感器阵列以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薄膜为敏感薄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TFT集成传感器阵列,其特征在于,共用的源极居中,OTFT传感器单元上下对齐排列。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TFT集成传感器阵列,其特征在于,所述源极和漏极的宽度和长度分别为4000 μm和25 μm。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TFT集成传感器阵列,其特征在于,漏极和源极的厚度为50~150n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OTFT集成传感器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采用具有外延层、单晶硅器件层的硅片作为衬底,并进行标准清洗;
采用干氧-湿氧-干氧顺序的热氧化方法制备二氧化硅绝缘层;
采用磁控溅射法沉积Ti/Au双层膜;
对Ti/Au双层膜进行光刻、刻蚀、去胶和标准清洗工艺;
划片;
封装:采用60μm硅铝丝分别在源漏栅三端极引出测试线路,其中背栅极采用导电胶烧结的方法连接,源漏电极采用压焊的方法实现连接;
采用掩模法对不同OTFT单元实现定位选区薄膜沉积,所述薄膜为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薄膜。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OTFT集成传感器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所述硅片衬底厚度为300-600μm,电阻率小于0.02Ω·cm,外延层厚度为5-15μm,电阻率为2.0到8.0Ω·cm。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OTFT集成传感器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二氧化硅介质层厚度为80-250 nm。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OTFT集成传感器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所述所述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薄膜的厚度为70-200 nm。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OTFT集成传感器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其中步骤所述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薄膜中,有机相为聚苯胺、酞菁络合物类或聚噻吩类,无机相为纳米TiO2、In2O3、ZnO、SnO2或碳纳米管。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OTFT集成传感器阵列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气喷、电喷或真空蒸发工艺进行有机/无机纳米复合薄膜的制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未经电子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9421.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