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转炉炼钢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8213.8 | 申请日: | 2011-11-1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8293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21 |
发明(设计)人: | 王新华;邱世中;吕延春;李永东;许晓东;王文军;刘洋;柴玉国;姜中行;朱志远;张翔;秦登平;王星;孙硕猛;郝宁;王海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首钢总公司 |
主分类号: | C21C5/30 | 分类号: | C21C5/3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谊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7 | 代理人: | 刘月娥 |
地址: | 100041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炉 炼钢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转炉炼钢技术领域,特别提供了一种转炉炼钢工艺。使转炉冶炼过程只倒脱磷渣,而不倒脱碳渣。
背景技术
转炉炼钢期主要冶炼工艺为吹炼结束倒脱碳渣,对于脱碳渣,渣中TFe含量在18%~23%之间,CaO含量在45%以上,该工艺的主要特点是转炉终渣中TFe含量高,并且渣中CaO含量高,因此冶炼成本高昂。
目前国内不存在相关的转炉只倒脱磷渣而不倒脱碳渣的工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转炉炼钢工艺,实现了连续2炉及以上只倒脱磷渣不倒脱碳渣。
本工艺主要特点是吹炼过程分为脱磷期与脱碳期,整个过程只倒脱磷渣,脱磷渣中控制低TFe含量,并且脱磷渣中SiO2高、CaO含量低、渣中P2O5含量高。由于与常规工艺相比,该工艺脱碳结束不倒渣,因此与常规工艺相比,倒出的渣中TFe含量低,并且SiO2高,因此倒出脱磷渣后,在脱碳期加入白灰可以提高脱碳期碱度,由于拉碳不倒渣,因此脱碳渣中CaO全部保留下来作为下炉脱磷渣预脱磷使用,进一步降低了下炉脱磷期白灰的加入量,将脱磷期节省下来的白灰加在脱碳期使用,又提高了脱碳渣的碱度,由于脱碳期不需要过高的碱度,因此随着冶炼炉数的增加,脱碳期白灰加入量降低,进而降低了白灰消耗。由于白灰加入量的降低,降低了转炉冶炼过程的钢铁料消耗。
本发明主要的冶炼特点是吹炼过程一分为二,吹炼前期为脱磷期,吹炼后期为脱碳期,与常规转炉冶炼工艺不同,吹炼过程分为脱磷期与脱碳期,在转炉冶炼中控制如下技术参数:
(1)转炉终点不倒渣,全部留在炉内,留在炉内的脱碳渣作为下炉脱磷期炉渣使用;
(2)脱磷期结束倒渣,倒渣量占脱磷渣总重量的30%~70%之间;
(3)脱磷期时间占总吹炼时间的1/4~2/5之间;
(4)脱磷期结束温度在1350℃~1450℃之间;
(5)脱磷期结束碳含量在2.5%~3.5%之间;
(6)脱磷期结束TFe含量低于15%,并且高于4%;
(7)连续2炉及以上只倒脱磷渣不倒脱碳渣。
本发明转炉倒渣只倒脱磷渣而不倒脱碳渣;所述的脱磷渣中Si02含量高于10%,CaO含量在30%~40%之间,TFe含量在4~15%之间,炉渣余成分含有MgO、MnO等。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1、转炉倒出的炉渣为脱磷渣;2、渣中TFe含量低,在4%~15%之间;3、白灰消耗较常规工艺降低白灰消耗40%左右;4、钢铁料消耗降低5kg/t以上;5、循环炉次中的转炉终点磷含量较常规工艺低,在0.011%以下。本工艺另外一个特点是冶炼周期并没有增加,与常规工艺基本相同。
具体实施方式
冶炼以100吨转炉为例,连续5炉的冶炼方式,吹炼过程分为脱磷期脱碳期,脱磷期吹炼时间占总吹炼时间的35%左右,脱碳期吹炼时长占总吹炼时长的65%左右,脱磷期结束倒渣,倒渣量如下表所示,脱碳期结束不倒渣。白灰加入量随着冶炼循环炉次的增加逐渐降低。
冶炼数据如下表所示:
如上表所示,白灰加入量随着连续冶炼炉次的增加逐渐降低,转炉终点磷含量随着循环炉次的增加逐渐降低,脱磷期结束倒渣,倒渣量占总渣量质量的1/3~1/2之间,脱碳期结束不倒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首钢总公司,未经首钢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8213.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炉一次烟气干法除尘系统
- 下一篇:空气调节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