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内燃机优化型可变压缩比活塞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7358.6 | 申请日: | 201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40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董健;李格升;欧阳林;周越;潘晴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F3/00 | 分类号: | F02F3/00;F02D15/04 |
代理公司: | 武汉开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2104 | 代理人: | 胡镇西 |
地址: | 43007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内燃机 优化 可变 压缩比 活塞 | ||
1.一种内燃机优化型可变压缩比活塞,包括活塞顶(1)和活 塞裙(2),所述活塞顶(1)和活塞裙(2)之间设置有压缩比调节 机构(3),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比调节机构(3)具有通过锥面配 合的中央限位盘(3.4)和外围支撑盘(3.3),所述中央限位盘(3.4) 与活塞顶(1)刚性连接,所述外围支撑盘(3.3)与活塞裙(2)刚 性连接,所述中央限位盘(3.4)的环形限位面(3.4.1)与外围支撑 盘(3.3)的环形支撑面(3.3.1)围构成的V型环槽内均匀分布有钢 珠(3.2),所述钢珠(3.2)与活塞顶(1)的环形内腔顶部之间设置 有弹性复位部件(3.1);所述弹性复位部件(3.1)、中央限位盘(3.4) 和外围支撑盘(3.3)共同限制钢珠(3.2)的径向滚动或滑动,所述 弹性复位部件(3.1)的预紧力保持中央限位盘(3.4)和外围支撑盘 (3.3)之间的锥面紧密贴合、且保持活塞顶(1)的底端与外围支撑 盘(3.3)之间形成伸缩间隙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内燃机优化型可变压缩比活塞,其特 征在于:所述活塞裙(2)上,与活塞销(5)铰接的连杆小端(4) 的上部设置有回复凸轮(4.1),所述回复凸轮(4.1)用于在发动机 排气行程时上推中央限位盘(3.4),辅助压缩比调节机构(3)及时 复位。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优化型可变压缩比活塞, 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顶(1)的环形内腔顶部与弹性复位部件(3.1) 之间设置有调整垫片(3.5)。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优化型可变压缩比活塞, 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限位面(3.4.1)和环形支撑面(3.3.1)与钢 珠(3.2)接触的表面为变角度斜面或曲面。
5.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优化型可变压缩比活塞, 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央限位盘(3.4)通过中心螺栓(3.6)与活塞顶 (1)刚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优化型可变压缩比活塞, 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围支撑盘(3.3)通过锁紧螺栓(2.2)与活塞裙 (2)上的活塞销座(2.1)刚性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优化型可变压缩比活塞, 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复位部件(3.1)由上碟形弹簧组件(3.1.1) 和下碟形弹簧组件(3.1.2)相对叠加而成,所述上碟形弹簧组件 (3.1.1)和下碟形弹簧组件(3.1.2)各包括一片或多片碟形弹簧, 其中下碟形弹簧组件(3.1.2)的各片碟形弹簧之间设置有径向间隙 (3.1.2.1),且该径向间隙(3.1.2.1)愈靠近碟形弹簧的中心愈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内燃机优化型可变压缩比活塞,其特 征在于:所述下碟形弹簧组件(3.1.2)与钢球相接触的底面设置有 适合钢球(3.2)径向滚动或滑动的槽道(3.1.2.2)。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内燃机优化型可变压缩比活塞, 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顶(1)由可拆分式的活塞顶主体部分(1.1) 和活塞顶中心部分(1.2)组合而成,所述中央限位盘(3.4)通过中 心螺栓(3.6)与活塞顶中心部分(1.2)刚性连接,且所述中央限位 盘(3.4)的上部沉孔与活塞顶中心部分(1.2)的下部外壁之间还通 过螺纹结构(1.2.1)锁紧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理工大学,未经武汉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735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微波烧结制备孔隙梯度金属或合金材料的方法
- 下一篇:线圈零件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