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机械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110357182.4 申请日: 2011-11-12
公开(公告)号: CN103103009A 公开(公告)日: 2013-05-15
发明(设计)人: 陈洋;刘涛 申请(专利权)人: 沈阳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C10M169/00 分类号: C10M169/00;C10N30/12;C10N30/06;C10N50/1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110179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机械 润滑脂 及其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械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属于机械润滑脂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润滑脂是将一种或几种稠化剂分散到一种(或几种)液体润滑油中形成的一种固体或半固体的产物。为了改善某些性能,加入一些其它组分(添加剂或填料)。食品加工过程通常都要使用食品机械,其润滑部分需加润滑脂,因此食品加工过程中机械用的润滑脂就有可能成为食品“添加剂”。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对食品卫生的要求更加严格,要求食品加工用润滑脂必须对人体无毒,而且要无嗅无味,因此必须选择与食品接触安全的润滑脂组分和极限量,如食品脂通常使用白油为基础油,而对白油则要求经过深度精制,除去其中的芳烃、环烷烃以及氮、氧、硫等有害杂质;另外,一些食品加工机械如肉类加工、罐头加工、饮料加工、厨房多用机等加工机械润滑部分易接触水、盐水等,因此还要求食品脂具有良好的防锈性、抗水性和抗磨性。在一些现有技术中它们都有亚硝酸钠防锈剂,其中一种食品脂稠化剂为羟基硬酯酸盐,防锈剂为0.1%的亚硝酸钠,这种食品脂防腐蚀性比较差,防腐蚀性为3级,而且其中的亚硝酸钠是一种致癌物质。此外,我国引进的德国罐肠机所使用的牌号为UNALBA 2澜滑脂,防腐蚀性(3级)也比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不含亚硝酸盐,而且具有良好的防锈

性、抗水性、抗磨性的机械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是提供一种制备该机械用食品脂合适的工艺和操作条件。

    本发明的重要特征在于提供可代替亚硝酸盐的防锈剂,印采用司苯-80、二壬基磺酸钡防锈剂,其它组分也均采用药典规定的安全组分。

    本发明的具体组分及含量(重%):

    基础脂(以100%计):稠化剂10—1 2%,硅油92—86%;

    添加剂(相对基础脂):防锈剂3—5%,氧化铁1—3%,甘油2-5%,氧化锌1—3%。

    所述的基础油为食品级白油或液状石蜡,最好是食品级白油。所述的白油要符合GB 4853-84的《食品添加剂白色油》的技术要求,而且易碳化合物合格,紫外吸光度(265—350nm)不大于0.1。

    所述的稠化剂为12 -羟基硬醋酸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的12 -羟基硬醋酸钙,12 -羟基硬醋酸为工业品,氢氧化钙的加入量应过量5%,(接皂化值计)。若制备2号脂,该稠化剂用量为9一l1%。

    所述的防锈剂包括油酸二乙醇酰胺硼酸脂,司苯-80、二壬基萘磺酸钡,以司苯-80最好,其用量最好为2—3%。司苯-80又称山梨酸单醇酯、山梨醇酐油酸酯,它不仅便食品脂具有良好的防锈性,而且还使其具有较好的稠度、胶体安定性和剪切安定性。

    所述的氧化锌(化学纯),是一种填充剂,加入脂内使其具有白色的外观,加入量最好为1—2%。

    润滑脂的质量除取决于所选择的组分外,还受生产工艺和操作条件的影响。  本发明的食品脂制备工艺和操作条件为:

    将12 -羟基硬醋酸2/3或全部基础油加入带有搅拌装置的制脂釜中,加热至80—85℃,待12 -羟基硬醋酸熔化,加入氢氧化钙乳浊液,皂化;升温至12 0—138℃,脱水,加入剩余的基础油作为急冷油(如投料时加入全部基础油,则无急冷油),放出润滑脂,冷却到室温—80℃,加入添加剂,研磨印得到成品。为保证安全卫生,食品脂的生产应在专用设备中进行。

    本发明的主要优点:由于采用合适的配方和制备工艺,制得的食品脂防腐蚀性为l级、磨迹直径0. 42mm、水流失量1.33%,说明该食品脂具有良好的防锈性、抗水性和抗磨性,而前述的已有技术的类似的食品脂防腐蚀性为3级;本发明提供了性能较好的防锈剂,取代已有技术常用的具有致癌毒性的亚硝酸盐防锈剂,而且防腐蚀性较好,按中国医学科学院食品卫生检验所制定的《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试验证明,本发明的食品脂无毒,3,4苯并芘含量小于0. 6ppb:采用本发明的配方和工艺,稠化剂加入量为9%即可得到2号食品脂,而前述的已有技术的类似食品脂需加入l2%才能得到工作锥入度288(2号脂的稠度),说明本发明可得到较大稠度的润滑脂。

具体实施方式

实例1

本实例的食品脂的组成见下表:

┏━━━━━━━━┳━━━━━━━━━━━━━┓

┃    组成        ┃    重量(Kg)              ┃

┣━━━━━━━━╋━━━━━━━━━━━━━┫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沈阳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未经沈阳创达技术交易市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7182.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