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白参菌发酵茶的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7072.8 | 申请日: | 201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2934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25 |
发明(设计)人: | 梁名志;王丽;杨盛美;夏丽飞;李晓霞;孙云南;陈玫;蔡丽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23F3/16 | 分类号: | A23F3/16;A23F3/18 |
代理公司: | 昆明正原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53100 | 代理人: | 陈左 |
地址: | 666201 云南省西双***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白参菌 发酵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白参菌发酵茶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茶叶作为饮料已有几千年历史,是著名的世界三大饮料之一。经分析,茶叶中含有茶多酚、氨基酸、黄酮、无机盐、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具有提神、抗癌、降血压、消炎解毒等多种功效。白参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是一种食药兼用的大型真菌,质嫩味美,有浓郁的特殊香味,性平,其食用、药用价值得到人们广泛的认可。经常食用白参菌可以防治神经衰弱、清肝明目、健胃润肺、抗癌、美容、抗炎症等。如果能合理处理好茶叶抑菌物质对白参菌的抑制作用,就能很好地把白参菌应用于茶叶发酵,开发出兼有茶叶和白参菌双重功效的新型茶饮料。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药食兼备的白参菌发酵茶的制备方法,利用白参菌在茶汤中生长的液态发酵技术使茶叶与白参菌的活性成分有机的结合起来,凸显茶叶与白参菌的双重功效。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白参菌发酵茶的制备方法,主要由白参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和茶叶为原料制成,特征是按如下步骤进行:
(1)以茶汤体积(mL)与葡萄糖或蔗糖重量(g)按100:1~5的比例配制茶汤培养基;
(2)在121℃下对茶汤培养基高压灭菌20min;
(3)茶汤培养基冷却至室温进行接种,接种量按茶汤培养基体积(mL)与白参菌种上表面积(cm2)的比为100:0.5~2接入白参菌种;
(4)接种后在培养温度22~30℃和摇床转速100~200rpm条件下培养7~12d;
(5)培养结束后,用80~120目滤布过滤培养物,滤液进行灭菌后包装即得白参菌发酵茶;滤渣为可食用的白参菌丝体。
所述茶汤由茶叶与沸水按重量比1~10: 50的比例浸泡15min,重复浸泡1次,用80~120目滤布过滤,收集滤液得到。
所述白参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种来源:采集野生食用的新鲜白参菌,用75%的酒精浸泡3~5次,挑取洁净的菌肉置于PDA培养基上置于室温培养,待菌丝布满培养基后送至菌类专业研究机构鉴定后进行扩繁,或直接从食用菌专业研究机构购买经鉴定过的白参菌种进行扩繁。
所述扩繁就是把经鉴定过的菌种直接转接到 PDA培养基或者其他能生长的培养基上培养,按5%~10%的接种量接种,待菌丝布满培养基即可按步骤(3)的比例转接到茶汤培养基中。
本发明提供的白参菌发酵茶是由白参菌在糖茶汤中发酵而成的茶饮料,茶汤经过白参菌发酵后,茶多酚部分氧化降解,减少50%左右,茶汤苦涩味减弱,口感鲜爽、醇度良性改变,汤色变亮、透明。该产品的配料及生产工艺简单、易调控、周期短、加工方便,生产成本低。白参菌通过液体发酵既可以得到菌丝体,又可以得到发酵液,其产品不仅具有白参菌和茶叶双重功效,而且不含任何食品添加剂。
具体实施方式:
1.白参菌(Schizophyllum commune Fr)种来源及制作:可采集野生食用的新鲜白参菌,用75%的酒精浸泡3~5次,挑取洁净的菌肉置于PDA培养基上置于室温培养,待菌丝布满培养基后送至菌类专业研究机构鉴定后进行扩繁,也可直接从食用菌专业研究机构购买经鉴定过的白参菌种进行扩繁,扩繁就是把经鉴定过的菌种直接转接到 PDA培养基或者其他能生长的培养基上培养,一般按5%~10%的接种量接种,待菌丝布满培养基即可转接到茶汤中。
2. 茶汤培养基的制作:按照茶叶与水重量比为1~10:50的比例加入沸水浸泡15min,重复浸泡1次,80~120目滤布过滤,收集上清液茶汤,按收集的上清液茶汤体积(mL)与葡萄糖或者蔗糖重量(g)比为100:1~5的比例配制茶汤培养基,待糖溶解混匀后分装于三角瓶或者其它培养容器中,用八层纱布封口,在121℃下,高压灭菌培养基20min,冷却后待接白参菌种;茶汤培养基也可以灭菌后再分装于灭菌过的培养容器中,用八层纱布封口待接入白参菌种。
3.接种:在超净工作台上,对灭菌冷却至室温的茶汤培养基进行接种,按茶汤培养基体积(m1)与固体培养基上的白参菌种上表面积(cm2)比为 100:0.5~2的比例接入白参菌种,继续用八层纱布封口。
4.培养:茶汤培养基接种后置于在22℃~30℃、转速100rpm~200rpm范围内的培养箱内恒温、恒速培养7d~12d即可停止培养。若无恒温培养摇床,也可静置培养,每天人工摇动1~3次,菌丝也能生长,但菌丝生长较慢。
5.过滤、灭菌:培养结束后,用80~120目滤布过滤分层收取培养物,上层为可食用的白参菌丝体,下层发酵液进行灭菌包装后即得白参菌茶饮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未经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707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速溶茶粉加工工艺
- 下一篇:一种具有增强免疫功能的配方乳粉及其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