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荧光材料、可见光发光装置与紫外光发光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56915.2 | 申请日: | 2011-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99408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3-27 |
| 发明(设计)人: | 叶耀宗;刘伟仁;邱奕祯;张学明;龚晏莹;陈登铭 | 申请(专利权)人: | 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 |
| 主分类号: | C09K11/81 | 分类号: | C09K11/81;H01L33/5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戈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4 | 代理人: | 程伟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荧光 材料 可见光 发光 装置 紫外光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荧光材料,更特别涉及此种材料在发光装置中的应用。
背景技术
无机荧光材料(Phosphors),其激发与发光等特性多由“主体材料(Host materials)”、“活化剂/发光中心(Activators)”及其它“掺杂物(Dopants)”等组成因素决定,即不同的主体材料或掺杂物所组成的荧光材料,可能具有不同的发光特性,而“组成”自然也成为调控荧光材料光电特性的最重要因素。其中,无机荧光材料的主体材料多数由硫化物(Sulfides)、氧化物(Oxides)、硫氧化物(Oxysulfides)与其它复合氧化物(Complex oxides;Silicates、Aluminates、Phosphates etc)所组成,近年来则有逐渐向氮化物(Nitrides)与氮氧化物(Oxynitrides)发展的趋势。至于活化剂/发光中心则主要以过渡元素(Transition metal elements)或稀土族元素(Rare-earth elements)的离子为主。
未来光源的应用具有低汞/无汞的环保要求,因此高效率的氙准分子灯(Xe2*excimer lamp)与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都可能成为未来的主要光源。然而实际应用时,为符合放射波长的特性需求,不论氙准分子灯或发光二极管,均需搭配荧光材料进行光转换的作用,才能实现应用的目的。氙准分子灯主要的放射波长为172nm的真空紫外光(Vacuum ultra violet、VUV),通过适当荧光材料的光转换作用,可放射UV-C(波长介于200nm至280nm),以应用于杀菌(Disinfection)或净化(Purification;TOC reduction)等领域。发光二极管具有窄波段的放射特性,倘若结合适当荧光材料的光转换作用,则可制作白光LED而应用于照明与显示等用途。不论如何,氙准分子灯与发光二极管对于荧光粉的需求均相当殷切。然而,目前能应用于氙准分子灯的紫外光放射荧光粉相当少见,而能应用于LED的荧光粉又受到现有专利的束缚,因此新型荧光粉的开发属于极重要的研究任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荧光材料,其具有化学式如下:M(M’1-y-zEuyMnz)(M”1-xPrx)(PO4)2;其中M为一价金属元素,且M为Li、Na、K或其组合物;M’、Eu及Mn为二价金属元素,且M’为Ca、Sr、Ba、Mg、Zn或其组合物;M”及Pr为三价金属元素,且M”为Sc、Y、La、Lu、Al、Ga、In或其组合物;0≤x≤0.2;0≤y≤0.1;0≤z≤0.2;并且x+y+z≠0。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紫外光发光装置,包括激发光源以及上述荧光材料,其中激发光源的放射波长介于140nm至240nm。
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提供一种可见光发光装置,包括激发光源以及上述荧光材料,其中激发光源的放射波长介于250nm至450nm。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紫外光发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可见光发光装置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KCa(Y0.9Pr0.1)(PO4)2的X光射线衍射图谱(XRD);
图4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KCa(Y0.9Pr0.1)(PO4)2的激发光谱及放射光谱(PLE/PL);
图5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KCa(Y1-xPrx)(PO4)2在不同Pr3+活化剂掺杂比例(x分别为0.01、0.02、0.05、0.1及0.15)下的放射光谱图;
图6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KCa(Y1-xPrx)(PO4)2在不同Pr3+活化剂掺杂比例及波长为172nm的激发光源下,在253nm的放射强度分布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未经财团法人工业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691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