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和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6680.7 | 申请日: | 201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9851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卢梅芳 | 申请(专利权)人: | 卢梅芳 |
主分类号: | A61K36/634 | 分类号: | A61K36/634;A61P11/00;A61P31/12;A61P31/16 |
代理公司: | 成都虹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124 | 代理人: | 高芸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都市***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感冒 药物 组合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感冒的药物组合物和制备方法,属于中药领域。
背景技术
感冒,是一种自愈性疾病,总体上分为普通感冒(cold)和流行感冒(influenza,epidemic influenza,grippe)。普通感冒,中医称″伤风″,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一种呼吸道常见病,其中30%-50%是由某种血清型的鼻病毒引起。普通感冒虽多发于初冬,但任何季节,如春天、夏天也可发生,不同季节的感冒的致病病毒并非完全一样。流行性感冒,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毒存在于病人的呼吸道中,在病人咳嗽、打喷嚏时经飞沫传染给别人。
发明人欲提供一种由桂枝、麻黄、连翘、银花、菊花、甘草为原料的治疗感冒的药物,治疗效果明显,可明显减少感冒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由桂枝、麻黄、连翘、银花、菊花、甘草为原料药的治疗感冒的药物组合物,该药物组合物治疗效果明显,可明显减少感冒症状。原料药的重量比为桂枝5-10份、麻黄5-10份、连翘5-10份、银花5-10份、菊花5-10份、甘草5-10份。
优选重量配比为:桂枝8份、麻黄8份、连翘8份、银花8份、菊花8份、甘草5份。
为了便于临床应用,还可以将上述原料药制成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的药剂,如散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合剂。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制备为:
方法一:
A、按照上述重量比称取原料药;
B、将各原料药粉碎成细粉;
C、将上述细粉制成散剂;或装胶囊制成胶囊剂;或压片制成片剂。
方法二:
A、按照上述重量比称取原料药;
B、煎煮原料药,得煎煮液;
C、按照制剂学常规方法,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口服制剂。
采用方法二可制成的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合剂等常见口服制剂。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祛风散寒、清热解毒的作用,可明显减少鼻塞、流鼻涕、头痛、全身酸痛的感冒症状,疗效明显,可同时用于治疗风寒、风热感冒,无需患者辨别是风寒感冒还是风热感冒,对于普通感冒和流行感冒均有效果。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感冒的药物组合物,优选重量配比为:桂枝8份、麻黄8份、连翘8份、银花8份、菊花8份、甘草5份。
原料药优选重量比为桂枝5-10份、麻黄5-10份、连翘5-10份、银花5-10份、菊花5-10份、甘草5-10份。
为了便于临床应用,还可以将上述原料药制成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的药剂,如散剂、胶囊剂、片剂、颗粒剂、口服液、合剂。
具体的,可以将各原料药粉碎成细粉再制成散剂;或装胶囊制成胶囊剂;或压片制成片剂。也可以煎煮原料药,得煎煮液;然后按照制剂学常规方法,加入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口服制剂。
以下为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实施例。
实施例1
将桂枝5-10份、麻黄5-10份、连翘5-10份、银花5-10份、菊花5-10份、甘草5-10份,按照上述重量比将各原料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即可,按生药量5g/次服用,一日三次。
实施例2
将桂枝8g、麻黄8g、连翘8g、银花8g、菊花8g、甘草5g,按照上述重量比将各原料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即可,按生药量5g/次服用,一日三次。
实施例3
将桂枝5g、麻黄5g、连翘5g、银花5g、菊花5g、甘草5g,按照上述重量比将各原料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即可,按生药量5g/次服用,一日三次。
实施例4
将桂枝10g、麻黄10g、连翘10g、银花10g、菊花10g、甘草5g,按照上述重量比将各原料粉碎成细粉,装入胶囊即可,按生药量5g/次服用,一日三次。
发明人将本发明药物用于治疗感冒,服用1天后,感冒症状缓解,三天后感冒症状消失,临床应用显示可用于治疗风寒和风热感冒。
统计病例如下:
表1病例人数统计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卢梅芳,未经卢梅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668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