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乙肝的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356189.4 | 申请日: | 2011-11-1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9823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 发明(设计)人: | 刘毅佳 | 申请(专利权)人: | 刘毅佳 |
| 主分类号: | A61K36/068 | 分类号: | A61K36/068;A61P1/16;A61P31/20;A61K31/513;A61K31/522;A61K31/67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642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乙肝 药用 组合 及其 制备 方法 用途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类以类核苷(酸)抗病毒药物和冬虫夏草为活性成分的药用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用途,属于医药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全球约有3.5亿人感染乙型肝炎病毒(HBV)。目前抗HBV的主要药物有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等,对慢性乙型肝炎都有一定疗效,但单一用药疗效不理想。
拉米夫定、阿德福韦酯、替比夫定、替诺福韦、恩替卡韦为核苷(酸)类似物,可通过影响乙肝病毒多聚酶活性抑制其复制,是目前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较为有效的药物,但拉米夫定等核苷(酸)类似物只能阻断细胞内HBV-DNA的逆转录过程,对细胞内游离HBV基因模板——共价闭合环状DNA毫无影响,因而拉米夫定等核苷(酸)类似物只能抑制而不能根除乙肝病毒,虽然具有较高的HBV-DNA阴转率,但HBeAg阴转率不高,一旦停药可有反弹,故需长期服用,而长期服用又易发生耐药性变异。
HBV对抗病毒药物的耐药分为表型耐药和基因型耐药。表型耐药是指在治疗期间病毒水平上升,一般用抗病毒药物浓度(IC50)测定,IC50增加说明药物敏感性下降或耐药程度增加,需要更大的药物剂量才能抑制变异的病毒。基因型耐药是指病毒聚合酶基因突变,形成新的病毒基因序列,一般采用DNA测序、基因芯片等方法测定。发生变异的病毒常可改变其生物学特性,给慢性乙型肝炎防治带来一系列问题。因此加强HBV变异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生物学及临床意义
HBV对拉米夫定耐药是HBV DNA聚合酶突变所致。耐药基因位点(YMDD)位于聚合酶的C区(rtM2041或rtM204V),分别是YMDD中的蛋氨酸(M)被异亮氨酸(I)或缬氨酸(V)所替代,形成YIDD或YVDD变异,这两种变异分别是HBV基因组第739位碱基腺嘌呤被鸟嘌呤取代(A→G)和第741位碱基鸟嘌呤被胸腺嘧啶取代(G→T)。拉米夫定作用靶位为HBV DNA聚合酶C区。有研究表明,拉米夫定与HBV逆转录酶的亲和力与位于第552位氨基酸侧链长度有关,异亮氨酸和缬氨酸取代蛋氨酸,使侧链氨基酸长度缩短,使逆转录酶dNTP结合区增大,不适于拉米夫定结合,从而诱发耐药性。此外,位于逆转录酶B区第528位亮氨酸被蛋氨酸取代(L528M),可增加HBV的复制能力和耐药性。
拉米夫定所诱导的YMDD变异的比例随着服药时间的延长而增加,第1年、2年、3年、4年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14%、38%、49%和66%。当变异株成为优势株时,就可能出现耐药,病毒重新活跃复制,病毒载量升高。
阿德福韦酯是第一个核苷酸类似物,它的二磷酸结构形式能直接抑制DNA聚合酶,进而抑制HBV复制。它的抗病毒作用位点不同于拉米夫定,这也是HBV对阿德福韦酯与拉米夫定不具有交叉耐药的理论基础。阿德福韦酯的抗病毒疗效与拉米夫定类似,只是在初始阶段病毒负荷下降的速度较慢。在长期接受阿德福韦酯治疗的病例中也发现了耐药变异株(N236T或A181V),但其发生率很低。对于HBeAg阳性病人,应用阿德福韦酯1年、2年、3年时耐药发生率分别为0、1.6%和3.1%。HBeAg阴性患者1年、2年、3年的耐药发生率分别为0、3.0%和5.9%-11%。所有拉米夫定耐药株对阿德福韦酯均敏感,而阿德福韦酯耐药株对拉米夫定也敏感。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同时对这两种抗病毒药物都耐药的病毒株。
根据阿德福韦酯初始治疗作用慢、耐药率低的特点,比较适用于肝脏基础稍差的病人,能尽可能减少因病毒变异所造成的病情反复。正是由于阿德福韦酯有这样的特点,不适合用于因病毒复制所致的重症肝炎病人,在替代拉米夫定治疗YMDD变异株时,要与拉米夫定重叠使用1-3个月,根据病毒和肝功能的情况调整治疗。
恩替卡韦是环氧羟碳脱氧鸟苷,三磷酸结构形式的恩替卡韦主要通过抑制病毒聚合酶的引导、从前基因组到负链的逆转录和DNA正链合成。恩替卡韦可抑制耐拉米夫定毒株的复制,但抗病毒活性降低。体外实验表明,拉米夫定耐药株对恩替卡韦的敏感性低于野毒株,HBV变异位点为rt184、rt202、rt250,可能是通过限制恩替卡韦与HBV多聚酶的结合从而导致耐药发生。恩替卡韦对不同变异病毒株抗病毒活性降低程度不同,对M204I变异株要求恩替卡韦浓度增高(约30倍)。III期临床研究结果显示,对发生YMDD变异者将恩替卡韦剂量提高至每日1mg能有效抑制HBV DNA复制。对初治患者治疗1年时对恩替卡韦的耐药发生率为0,但对已发生YMDD变异患者治疗1年时的耐药发生率为5.8%,只有在感染拉米夫定耐药变异株的病人,才会出现恩替卡韦耐药表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刘毅佳,未经刘毅佳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618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银-铋超晶格纳米线阵列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核桃钉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