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新型径向磁场的少极差磁场耦合式磁性传动偏心齿轮副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5864.1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767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余虹锦 | 申请(专利权)人: | 余虹锦 |
主分类号: | H02K51/00 | 分类号: | H02K5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00041 重庆市九龙坡区石***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新型 径向 磁场 极差 耦合 磁性 传动 偏心 齿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一种新型径向磁场的少极差磁场耦合式磁性传动偏心齿轮副,是一种利用磁性齿轮传动技术来实现高转速低力矩机械能与低转速大力矩机械能相互转换的变速传动装置,可直接取代常规的机械齿轮传动变速系统,广泛应用于风力发电、水力发电、电动汽车、船舰驱动及其它需要直接驱动的工业传动领域。
背景技术
在工业应用的许多传动领域往往需要实现低转速大力矩的机械能与高转速低力矩机械能的相互转换,比如:风力发电和水力发电领域需要将极低转速且可变的风能、水的势能转换成高转速的发电用机械动能,电动汽车和潜艇驱动领域又需要将驱动电机的高速机械功率变换成转速很低而力矩很大的机械功率。按现有常规的设计技术,极低转速和大力矩会使得电机体积庞大,增加电机单位千瓦数的材料消耗并使得工程量巨大;为此,现有公知的普遍方法是借助机械齿轮变速传动技术来实现低转速、大力矩的输出和恒功率调速范围的要求,长期以来机械齿轮传动技术的基本形式没有变化,即始终是依靠机械式齿轮副的两轮齿的啮合进行传动。这就给齿轮传动带来了一些不可消除的问题,如机械疲劳、摩擦损耗、震动噪音等,尽管可以采用油脂润滑技术,但以上问题依旧无法根除,导致使用维护极其繁琐,而且机械式齿轮传动的理论效率最多也只能达到85%,而常规高变速比的机械齿轮变速系统传动效率更低、噪声更大、可靠性很差,整个传动系统体积大。固定传动速比的机械式齿轮副传动使得需要在更宽转速范围的多级、分档调速机构结构复杂,无法适应越来越多的无级变速的传动技术要求。
我国是世界上稀土永磁材料最丰富的国家,大力发展稀土材料的应用对我国有现实的意义。随着控制技术的进步,稀土永磁材料在电驱动领域已经得到广泛应用,稀土永磁材料做成的各类电机产品,其单位体积材料传送的力矩密度大,能源利用效率高而能耗小,显示出其稀土材料巨大的优越性。
近年来,随着风力发电、电动汽车等新能源应用领域的发展需求,国内外开始在新型磁性传动技术上实现对机械传动的技术突破,2004年英国工程师从理论和样机的具体实践上完成了一种新型径向磁场磁性齿轮的设计工作,克服了以往永磁齿轮传动扭矩较小的缺点,这给永磁材料在机械传动领域的应用开辟了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和未来的应用领域;本案发明人在之前的多项专利申请案(201110142746.2、201120177813.X、201110170001.7、201120210494.8及201120327120.4)中也分别首次提出了新型横向磁场结构和斜向磁场结构的磁性传动齿轮副新结构以及其具体应用结构。以上提出的关于磁性齿轮各种新结构方案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都是采用磁场调制原理来对主动轮和从动轮的不同极数的永久磁场进行调制,具体在结构上的方法就是在主动轮和从动轮之间加设了一个具有定向定数的导磁栅铁心做导磁极,从而有目的地隔离两个不同极数的传动轮。但是,这种基于磁场调制技术而设计的磁性齿轮从理论原理到结构方案上存在两大致命的不足:第一,从理论上看,起磁场调制作用的导磁栅铁心极(齿)数必须满足约束条件,从而导致磁性齿轮在运转传动的任意时刻都只有不到一半的永磁体处于相互磁场耦合的工作状态,有一半以上的永磁体磁极处于闲置的非耦合状态,即稀土永磁体的利用率理论上就低于50%;第二,从结构上看,加设导磁栅铁心必然使磁性齿轮副具有了两个气隙,将必然消耗稀土永磁体的大量磁动势,根据稀土磁材的退磁特性可知:如果不加厚磁极厚度则必然导致处于耦合工作状态的永磁体磁通量降低,从而影响所传递的扭矩大小。这两大缺陷导致基于磁场调制技术的磁性齿轮所耗用的昂贵稀土材料的量相对比较大。所以,要降低磁性齿轮传动技术的成本,就必须从原理上突破磁场调制技术的理论约束,并且从结构设计上跳出双气隙的结构制约。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机械式齿轮传动技术存在的问题以及目前公知的、基于磁场调制技术的磁性传动齿轮副的两大致命缺陷,本技术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径向磁场的少极差磁场耦合式磁性传动偏心齿轮副新结构。本发明的基本构思是,借鉴机械齿轮传动领域的新型少齿差行星齿轮传动的原理,将输入给偏心结构的行星转子的公转通过永磁材料N极与S极异极性相吸引的原理来实现行星转子的自转,经孔销式输出结构将行星转子自转输出,从而实现了无机械接触、无摩擦的动力变速传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余虹锦,未经余虹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586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篮球训练用人体模型
- 下一篇:一种口腔医疗器械用消毒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