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全钢渣导电混凝土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5429.9 | 申请日: | 2011-11-1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332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孙家瑛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
主分类号: | C04B28/08 | 分类号: | C04B28/08;C04B18/14 |
代理公司: | 宁波市鄞州甬致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8 | 代理人: | 李迎春 |
地址: | 315100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钢渣 导电 混凝土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导电混凝土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全钢渣导电混凝土。
背景技术
我国钢产量已达几亿吨/年,而由此产生的钢渣每年多达数千万吨,钢渣的有效利用问题也就随之日益突出。
目前,由于钢渣的成份复杂,质量控制不严格等原因,大部分只能用于基坑回填、道路基层铺设等低附加值的利用,还有小部分用来制备导电混凝土。但是前者的利用,一方面造成了钢渣等的不能回收再利用,矿产资源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钢厂伴生的钢渣的量堆积过多,容易造成严重的环境破坏;而后者虽然是高附加值的利用,但均只需要经过碾磨的细钢渣,且对钢渣中FeO的含量有限制,必须要FeO大于一定量的钢渣,故对钢渣的要求较高,并不能做到对钢渣完全的回收利用,而钢渣之间的接触面较小使得制得的混凝土的导电电阻率较高,并且还需要普通硅酸盐水泥制品,而硅酸盐水泥是一种高耗能的产品,这种硅酸盐水泥的生产还伴随矿山资源的不断开采和CO2排放量的不断增大,这无疑不仅加重了环境负担,增加了能耗,而且造成了矿物资源的大量浪费。因此现有技术的钢渣导电混凝土存在无法完全回收利用钢渣,制造成本较高,及还需要普通硅酸盐水泥,大量的矿山资源被开采和大量的CO2排放,导致环境负担增加,能耗较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可完全回收利用钢渣,导电电阻率较低,制造成本较低,及不需要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而减少环境的负担,并降低能耗的全钢渣导电混凝土。
为实现本发明目的,所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全钢渣导电混凝土,它包括以下占全钢渣导电混凝土总重量的百分比组分:胶凝材料10%~21%,水5%~12%,粗钢渣集料39%~60%,细钢渣集料18%~34%;所述的粗钢渣集料为颗粒度大于5mm的钢渣,所述的细钢渣集料为颗粒度小于等于5mm的钢渣;所述的胶凝材料包括以占胶凝材料总重量的百分比组分:脱硫石膏10%~30%;钢渣粉60%~85%;激发剂2.5%~5%;半水石膏0%~5%。
作为进一步优选,所述的重量百分比的组分优选为:胶凝材料12%~17%,水6%~8%,粗钢渣集料46%~53%,细钢渣集料25%~29%。
作为最优选,所述的重量百分比的组分更优选为:胶凝材料15%,水7%,粗钢渣集料50%,细钢渣集料28%。
所述的钢渣粉为比表面积大于450m2/kg,含铁量小于1%的钢渣粉。
所述的胶凝材料包括以下占胶凝材料总重量的百分比组分:脱硫石膏10%~20%;钢渣粉72.5%~85%;激发剂2.5%~5%;半水石膏0%~2.5%。
所述的激发剂为硅酸盐水泥熟料或硫铝酸盐水泥熟料,或者硅酸盐水泥熟料与硫铝酸盐水泥熟料的混合物。
所述的硫铝酸盐水泥熟料为三氧化二铝含量大于重量百分比的28%,3天抗压强度达到50MPa以上的硫铝酸盐水泥熟料。
所述的硅酸盐水泥熟料未抗压强度达到3天抗压强度≥23MPa,28天抗压强度≥52.5Mpa的硅酸盐水泥熟料。
所述的胶凝材料包括以下占胶凝材料总重量的百分比组分:脱硫石膏10%;钢渣粉84%;半水石膏1%;硅酸盐水泥熟料2.3%;硫铝酸盐水泥熟料2.7%。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由于采用粗钢渣和细钢渣混合作为集料,则钢渣将被完全利用,制造成本也就随之降低,而这种粗细钢渣混合时,细钢渣将会填充在粗钢渣之间的间隙中,从而也使得相对于单一粗细钢渣的钢渣之间的接触面积增大,进而使得导电电阻率大幅下降,且制得的混凝土可达到等级为C45级的混凝土标准;同时又由于使用胶凝材料来进行代替原先的硅酸盐水泥,且这种胶凝材料不需要经过煅烧处理即可制得,也就避免了原先制备硅酸盐水泥需排放大量废气(主要为二氧化碳)的情况,同时也节省了煅烧处理时所需加热的能耗,能耗较低,具有很好的环境协调性,进而减少环境的负担,而且全钢渣胶凝材料由于其Fe2O3的含量高,本身就具有很强的电子传输能力,再则导电性能较好,故本发明既缓解了钢铁、电力企业的环保压力,减轻企业排废的负担,又降低了生产成本,并改善了生态环境。因此本发明具有可完全回收利用钢渣,导电电阻率较低,制造成本较低,及不需要普通硅酸盐水泥,进而减少环境的负担,并降低能耗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实例说明,但本发明不限于以下具体实施实例(制作本发明采用的是普通混凝土的拌制工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未经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542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安全刮丝器
- 下一篇:一种多气囊分组展开式客车外置气囊侧翻防护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