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圆柱形橡胶制品压合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5151.5 | 申请日: | 2011-10-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260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钟爱民;古全星 | 申请(专利权)人: | 钟爱民 |
主分类号: | B29C53/56 | 分类号: | B29C53/56;B29C53/8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1200 山东省潍坊市坊子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圆柱形 橡胶制品 压合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橡胶机械,具体地说,涉及一种圆柱形橡胶制品压合机。
背景技术
一般的圆柱形橡胶制品如橡胶管、胶辊、气囊等成型工艺,大多采用层层缠绕,再用水布缠绕将各缠绕层压实,或用人工手持压轮将各层压实,这样既费工又费时,效率低下,产品中总有汽包、脱空等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上述缺陷,提供一种圆柱形橡胶制品压合机,能对圆柱形橡胶制品在缠绕时进行压合,降低了劳动强度,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压合后的橡胶制品中不易出现汽包、脱空等缺陷。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圆柱形橡胶制品压合机,包括设置在圆柱形橡胶制品外围的机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架上固定安装有至少二组作用于圆柱形橡胶制品表面的压合装置。
作为一种改进:
所述压合装置的数量为三组或六组。
每组压合装置包括与机架固定的支撑杆,支撑杆的两端设有压力调节螺杆,压力调节螺杆的端部设有压轮车。
所述压轮车包括:
车架轴;
车架轴的两端转动安装有转动套;
每个转动套固定连接有压轮轴;
压轮轴的两端设有压轮;
车架轴的中间位置转动安装有连接件,连接件与压力调节螺杆连接。
所述连接件的轴线与压轮轴的轴线平行,车架轴的轴线与连接件的轴线和压轮轴的轴线垂直。
作为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车架轴与圆柱形橡胶制品的外表面之间具有螺旋升角。
所述车架轴与圆柱形橡胶制品的轴线呈75°~115°。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压轮均位于圆柱形橡胶制品的外表面上。
作为再进一步的改进:
所述机架的下端设有行走轮。
由于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在圆柱形橡胶制品缠绕时,由于车架轴与圆柱形橡胶制品的轴线呈一个75°~115°的夹角,即车架轴与圆柱形橡胶制品的外表面之间形成了螺旋升角,随着圆柱形橡胶制品的不断转动,机架以及整个压合装置可沿圆柱形橡胶制品的外表面作轴向移动。
压轮车的车架由三个转动副构成,压轮能始终均匀地压在圆柱形橡胶制品上,能够对其表面进行全面的压合,使圆柱形橡胶制品在缠绕后不会出现汽包、脱空等缺陷,而且结构简单,不需要为其配备动力,减轻劳动强度,提高工效。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附图1是本发明实施例中圆柱形橡胶制品压合机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附图1的俯视图;
附图3是附图1的左视图;
附图4是附图1的立体图;
附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万向压轮车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附图5的俯视图;
附图7是附图5的立体图。
图中:1-机架;2-行走轮;3-转轴;4-支撑杆;5-压力调节螺杆;6-连接件;7-车架轴;8-压轮轴;9-压轮;10-转动套;11-橡胶制品。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如图1、图2、图3和图4所示,圆柱形橡胶制品压合机,包括设置在圆柱形橡胶制品11外围的机架1,圆柱形橡胶制品11放置在缠绕机的转轴3上。当对大型圆柱形橡胶制品加工时,其下方可设有两条托辊,两条托辊水平 设置,用以托住橡胶制品11,托辊可在驱动机构的带动下转动。
机架1包括两条竖直杆、三条水平杆组成,其中,两条竖直杆的上端连接一条水平杆,两条竖直杆的下端分别设有两条水平杆,这两条水平杆的中间位置与竖直杆固定连接,且相互平行,水平杆的两端分别设有行走轮2。
所述机架1上固定安装有三组作用于圆柱形橡胶制品表面的压合装置。当然可以根据需要设置两组、四组或其他组数的压合装置。本发明采用六组压合装置。
如图5、图6和图7所示,每组压合装置包括与机架1固定的支撑杆4,支撑杆4的两端设有压力调节螺杆5,压力调节螺杆5的端部设有压轮车。
所述压轮车包括:车架轴7;车架轴7的两端转动安装有转动套10;每个转动套10固定连接有压轮轴8;压轮轴8的两端设有压轮9;车架轴7的中间位置转动安装有连接件6,连接件6与压力调节螺杆5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钟爱民,未经钟爱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515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