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5.5m炭化室捣固焦炉燃烧室砌筑工艺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4636.2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3328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黄本军;于春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B29/02 | 分类号: | C10B29/02 |
代理公司: | 天津盛理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2209 | 代理人: | 董一宁 |
地址: | 3003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5.5 炭化 室捣固 焦炉 燃烧室 砌筑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一种建筑施工工艺,特别涉及一种5.5m炭化室捣固焦炉燃烧室砌筑工艺。
背景技术:
随着科技的迅猛发展,5.5m炭化室捣固焦炉作为近年新研发的大型焦炉,与传统的4.3m炭化室捣固焦炉相比具有单个炭化室焦炭产量增加、吨焦产能的占地面积减少、能效高、炉体更加严密的结构等明显的优势。5.5米捣固焦炉的出现使捣固焦炉炭化室的高度从4.3米提高到5.5米,其每孔推出的焦炭量是4.3米捣固焦炉的1.7倍,可减少出炉次数,减少装煤和推焦的阵发性污染,改善炼焦生产操作环境,显著提高劳动生产率。因此,焦炉大型化、节能环保是焦炉技术发展的重点趋势。而大型捣固型焦炉燃烧室的砌筑工艺技术是保证捣固型焦炉施工质量的关键技术和工艺之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就在于提供一种5.5m炭化室捣固焦炉燃烧室砌筑工艺,该工艺的砌筑质量好、施工成本低。
如上构思,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5.5m炭化室捣固焦炉燃烧室砌筑工艺,其特征在于:依照下列步骤完成:①斜道砌筑;②燃烧室下循环孔砌筑;③燃烧室循环层砌筑;④燃烧室上循环孔砌筑;⑤燃烧室过顶砖砌筑;⑥炉顶砌筑。
上述燃烧室下循环孔砌筑的具体步骤为:
①燃烧室下部循环孔在砌筑过程中用2m靠尺杆检查炭化室墙面平整度;
②同时砌筑管砖,砌筑完毕,清扫斜道及煤气道;
③经检查合格后,在灯头砖孔内塞入废纸团,然后密封灯头砖;
④在立火道底洒上15mm厚的锯木屑,然后盖上立火道底固定保护板与移动式保护板,在炭化室底铺放木制保护板;
⑤每天砌筑完后提升一次移动式保护板。
上述燃烧室循环层砌筑的具体步骤为:
①燃烧室炉头高铝砖为直缝结构,为砌筑成一整体每隔四层用麻丝连接加固;
②砌筑时应挂准线,逐层串线,保持墙面平滑,非逆向错台≤1mm;
③随时检查,随即纠正墙的平整度、灰浆饱满度、垂直度及相邻墙的标高差。
上述燃烧室上循环孔砌筑的具体步骤是:
①燃烧室墙面砖变宽,砌筑时一定要防止向燃烧室内倾斜;
②上循环孔砌筑完,燃烧室过顶前,彻底清扫立火道内壁,取出保护板及大块杂物;
③砌筑时要特别注意墙顶面标高、相邻墙标高和顶面平整度,以保证下层过顶砖顺利进行。
上述燃烧室过顶砖砌筑的具体步骤是:
①燃烧室盖顶砖应逐块仔细检查有无横向裂纹,由于过顶砖是插砖砌筑,所以要充分打好接头灰,施工时注意泥浆饱满度,随砌随即清除下部挤出的泥浆;
②每砌完一个看火孔砖,用视镜检查看火孔下面砖缝的饱满情况;
③看火孔砖的位置及孔径应常用标板校正,砌筑完后在看火孔砖中放入海绵托保护,每砌完一层砖,就将海绵托往上提一次。
本发明的砌筑水平高、砌筑的程序简单、易行、施工成本低、砌筑后的焦炉燃烧室质量高。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5.5m炭化室捣固焦炉燃烧室砌筑工艺,其特征在于:依照下列步骤完成:
一、砌筑准备:
1、斜道顶(炭化室底)砌筑完成并检验合格,标杆及标板上的标高线和中心线刻画好后,开始砌筑燃烧室。
2、开始砌筑时,干排验缝,第一层砖上下随线,打好基础,准确砌筑。
3、燃烧室砌筑以炉头为标准挂准线,各砖层下随砖棱,上随准线进行砌筑。
4、燃烧室砌筑顺序:炉头→墙面砖→隔墙砖
二、燃烧室下循环孔砌筑:
1、燃烧室下部循环孔在砌筑过程中用2m靠尺杆检查炭化室墙面平整度;
2、同时砌筑管砖,砌筑完毕,彻底清扫斜道及煤气道,并严格检查;
3、经检查合格后,在灯头砖孔内塞入废纸团,然后密封灯头砖。
4、在立火道底洒上15mm厚的锯木屑,然后盖上立火道底固定保护板与移动式保护板。在炭化室底铺放木制保护板。
5、移动式保护板固定松紧螺丝时,不要拧得太紧,以免造成砖缝开裂,以后每天砌筑完后提升一次保护板。提升前,把卸下松紧螺栓后留下的痕迹用半干的泥浆补好。
三、燃烧室循环层砌筑:
1、燃烧室炉头高铝砖为直缝结构,为砌筑成一整体,每隔四层,用麻丝连接加固。
2、燃烧室砌筑倒架及换砖处,容易出现扭曲及错台,应特别注意此部位的施工。炭化室墙面上下层间,不允许有错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冶天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4636.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