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接地的防腐导电涂料及其制备工艺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54610.8 | 申请日: | 2011-11-10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1778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 发明(设计)人: | 刘旭;解子燕;罗家明;王晓静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爱劳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9D163/00 | 分类号: | C09D163/00;C09D183/04;C09D5/24;C09D5/08 |
| 代理公司: | 武汉宇晨专利事务所 42001 | 代理人: | 黄瑞棠 |
| 地址: | 430074 湖北省武汉市洪山***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接地 防腐 导电 涂料 及其 制备 工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接地材料领域,特别是一种用于接地的防腐导电涂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由于资源、经济等原因,接地网所用的材质主要为普通碳钢。此类材料的接地体埋设于地下非常容易被氧化和腐蚀。为防止接地体的腐蚀,必须采取防腐措施,如采用铜等比较耐腐蚀的材料,或者在碳钢表面喷涂镀层。在国外,多采用全铜网接地。铜接地体虽然具备防腐性能,但由于接地体埋设于地下潮湿及各种腐蚀性的环境中,铜接地体同样无法避免遭受腐蚀,只是延缓了被腐蚀的速度;同时破坏环境和耗损大量有色金属。并且,铜接地体造价高,不适于在国内大规模使用;因此国内多采用铜包钢、锌包钢等接地体;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镀层不可避免地会遭受破坏而导致接地体的腐蚀。近年来,有一种应用防腐导电涂料对接地装置进行表面处理的防腐方法,因其具有成本低、效率高、施工便捷的特点,在地网防腐中受到广泛关注。
国内现有的防腐导电涂料亦存在各种问题:
1、某些涂料干燥后的交联性和力学性能差,对土壤腐蚀介质的耐腐蚀能力不够;
2、目前国内大部分涂料均采用普通环氧树脂,而普通环氧树脂因质脆,在受外力作用时容易形成破坏性应力而导致涂层开裂;
3、涂料采用的导电填料对基体树脂的封闭性不够,这样容易使腐蚀气体渗入接地体,造成接地体的腐蚀;
4、涂料的耐高温性能不够,致使地网在遭受雷电流或短路故障电流而温升时,涂料易老化、失效,达不到防腐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缺点和不足,提供一种防腐性、导电性、耐高温性以及柔韧性都好的用于接地的防腐导电涂料及其制备工艺。
为此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用于接地的防腐导电涂料
由纳米炭黑、胶体石墨、韧性环氧树脂、有机硅树脂、稀释溶剂、固化剂和增塑剂组成;
各组分含量按质量百分比分别为:
纳米炭黑10%~15%;
胶体石墨5%~10%;
韧性环氧树脂20%~30%;
有机硅树脂0%~10%;
稀释溶剂30%~50%;
固化剂10%~15%;
增塑剂2%~3%;
各组分质量百分比之和等于100%;
所述的稀释溶剂为二甲苯和醋酸丁酯混合物,两者质量比例为1∶1;
所述的纳米炭黑和胶体石墨的质量比例为1∶1或2∶1;
所述的固化剂为改性胺类;
所述的增塑剂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工作机理:
采用纳米炭黑、胶体石墨、韧性环氧树脂和有机硅树脂作为涂料的主要组成成分。
纳米炭黑作为导电填料,使涂料的导电性和封闭性能良好;
胶体石墨作为导电填料,其片状结构比球形粒子填料更能有效地降低透气性,并可以补充填料的封闭性,提高涂料的防腐性能;
韧性环氧树脂,除具有环氧树脂的系列优良性能外,其固化物具有柔韧性,其涂层能通过分子构象变化消除内应力,降低涂层因位移、振动等外力作用而造成的变形、开裂的可能;
有机硅树脂,因其优良的耐高温性能,使涂料具备耐高温的性能,即热稳定性,使得地网在遭受雷电冲击或短路故障而形成的大电流冲击时,涂层不被烧毁、失效。
二、用于接地的防腐导电涂料的制备工艺
用于接地的防腐导电涂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下列步骤:
①取稀释溶剂、韧性环氧树脂和有机硅树脂送入搅拌机中搅拌混匀;
②再加入增塑剂、纳米炭黑和胶体石墨,一起搅拌混匀后得混合料;
③然后将混合料送入球磨机研磨混匀,研磨达到粒度要求,并密封保存即得混合液;
④在使用时再向混合液中加入固化剂即可得到涂料成品。
本发明与现有的防腐导电涂料相比,具有下列优点和积极效果:
1、具有高导电性和良好的防腐性能、封闭性,有利于防腐;
2、具有柔韧性,有利于延长使用寿命;
3、具有耐高温性能,热稳定性好,能经受大电流的冲击;
4、涂料采用双组份的形式,涂料固化后可提高树脂的交联性以及力学性能;
5、适用于具有防腐要求的防雷接地、工作接地、保护接地等各种接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详细说明:
一、组分选取多少试验
1、实施例一: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爱劳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爱劳高科技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461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移动无线终端
- 下一篇:一种用于汽车的塑料连接器及其制造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