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辊道转角控制机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4570.7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5435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倪爱礼;王勇灵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9/22 | 分类号: | G01N29/22 |
代理公司: | 上海集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54 | 代理人: | 周成 |
地址: | 201203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角 控制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无损检测用辊道控制设备,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辊道转角控制机构。
背景技术
目前,对钢管进行超声波探伤的设备,根据耦合方式不同主要可以分为探头旋转式和探头非旋转式。相应地,钢管输送方式分为直线前进式和螺旋前进式。探头旋转式超声波探伤设备结构复杂,加工难度大,造价昂贵,并且需要专业技术人员进行操作,维护成本较高,很难实现检测大口径钢管;探头非旋转式超声波探伤设备结构相对简单很多,加工难度较低,价格低廉,操作比较简便,维护成本也比较低,而且可以设计用于检测大口径钢管。探头非旋转式超声波探伤设备配套使用的辊道需要驱动钢管螺旋前进,为实现钢管探伤全覆盖和效率最大化,根据钢管规格不同,辊道角度需要进行调整。
目前,钢管螺旋输送方式的螺旋角度调节方法主要采用以下两种调节方式:一种是采用手动调节辊道转角,不但调节麻烦效率低下,而且精度很低;另一种是采用电机、万向轴和齿轮组来实现辊道转角,该方法虽然调节效率较高,但结构复杂,辊道难以精确转角。
在使用超声波方式进行探伤的工艺中,当检测管体时,为提高生产效率,钢管需要以大螺距形式快速前进;还需要检测钢管头部和尾部,为减小头尾盲区尺寸,钢管需要以小螺距形式慢速前进。考虑到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设备成本,需要在同一检测设备中同时实现管体和钢管头尾的检测,而现有的辊道转角形式却难以实现在大角度和小角度之间的快速切换。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缺点,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辊道转角控制机构,能够实现辊道大角度和小角度之间的快速切换,以满足在同一检测设备中同时完成管体和钢管头尾的检测。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该辊道转角控制机构与旋转辊道相连,包括底座、及分别设于底座上的驱动机构、微调机构和传动机构,微调机构和传动机构相连,驱动机构与微调机构、传动机构构成滑动连接,所述的传动机构一端设有连杆机构,连杆机构上设有转销,并通过转销与旋转辊道相连。
所述的驱动机构为液压缸;所述的微调机构包括于液压缸相连的支座和设于支座上的电机,支座设于底座上,并通过滑块和滑轨与底座之间构成滑动连接。
所述的传动机构包括丝杆、螺母副和导向块,丝杆一端与电机相连,另一端设有螺母副,螺母副设于两个导向块内,螺母副一端与连杆机构相连。
所述的连杆机构包括依次相连的长连接块、长连杆、短连接块,长连接块和短连接块上分别设有转销,并通过转销与旋转辊道侧部的摆臂构成铰链连接。
所述的连杆机构还包括短连杆,销接于长连接块与螺母副之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发明的辊道转角控制机构包括底座、及分别设于底座上的驱动机构、微调机构和传动机构,微调机构和传动机构相连,驱动机构与微调机构、传动机构构成滑动连接,所述的传动机构一端设有连杆机构,连杆机构上设有转销,并通过转销与旋转辊道相连。通过液压缸带动微调机构和传动机构作往复运动,从而既实现了辊道转角的快速切换,同时还能够通过电机和丝杠、螺母副调整获得的精确转角,以实现在同一检测设备中同时完成管体和钢管头尾的检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辊道转角控制机构的立体图;
图2是本发明的驱动等机构的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控制机构的初始状态俯视图(β度角);
图4是本发明的控制机构的动作状态俯视图(a度角)。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
请结合图1~图4所示,本发明的辊道转角控制机构10与旋转辊道20相连,主要包括底座12、及分别设于底座12上的驱动机构、微调机构和传动机构,微调机构和传动机构相连,驱动机构与微调机构、传动机构构成滑动连接,所述的传动机构一端设有连杆机构,连杆机构上设有转销,并通过转销17与旋转辊道20相连。具体结构如下:
所述的驱动机构为一液压缸8,设于液压缸座9上;所述的微调机构包括于液压缸8相连的支座10和设于支座10上的电机1(可选用精确调角电机),支座10设于底座12上,并通过滑块13和两条直线滑轨14与底座12之间构成滑动连接。当液压缸8驱动时,可带动驱动机构、微调机构和传动机构进行整体直线快速来回滑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宝信软件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457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