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管及其毛细组织的组成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4422.5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31050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15 |
发明(设计)人: | 乔治麦尔;孙建宏;陈介平;谢明魁 | 申请(专利权)人: | 索士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8D15/04 | 分类号: | F28D15/04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8 | 代理人: | 朱振德 |
地址: | 中国台湾***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热管 及其 组织 组成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与热管结构有关,特别是有关于一种热管的毛细组织结构。
背景技术
一般热管(Heat pipe)是由铜管、毛细结构(capillary wick)、及密封于管内的工作流体(working fluid)所组成。其使用方式是将热管的受热端贴附于发热电子元件的表面,当受热端内部的工作流体吸收热量而汽化时会使汽压逐渐增加,并朝压力低的冷却端流动以形成蒸汽流;另一方面,当蒸汽在冷却端释放热量后会重新凝结成液体形式,再经由毛细组织而回流至受热端,通过热管内部的工作流体周而复始的动作,以迅速地将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能快速移除。
然而,由于现今电子装置要求日益轻薄以利携带,故用于散热的热管亦需随其轻薄及轻量化,因此,如何利用轻薄的热管,使其达到最大的工作效能,即为本案发明人的研究动机。
承上,由于热管的工作性能会受毛细压力差和回流阻力二因素的影响,此二因素随着毛细结构的孔隙大小而变化,当孔隙较小时,其毛细压力差较大,可驱使凝结液体进入毛细结构内并向蒸发端回流,然而,毛细孔隙较小时,其工作液体回流的摩擦力和粘滞力增大,即工作液体回流阻力增大,导致工作液体回流速度慢,易使热管在蒸发端发生干烧现象;同理,当毛细孔隙较大时,工作液体虽然受到较小回流阻力,却使凝结液体吸入毛细结构内的毛细压力差减小,减少工作液体回流量,亦会使热管在蒸发端发生干烧现象。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毛细组织的组成结构,可使热管达到最大的工作效能,以快速移除电子元件所产生的热能。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为一种热管毛细组织的组成结构,包括一第一毛细粉末及一第二毛细粉末,第一毛细粉末粒径在100筛目以下,第一毛细粉末约占毛细组织的30重量百分比,第二毛细粉末粒径在80筛目至100筛目之间,第二毛细粉末约占毛细组织的70重量百分比,其中,第一毛细粉末及第二毛细粉末均匀混合,并烧结在热管的内壁面。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为一种热管毛细组织的组成结构,包含30重量百分比的第一毛细粉末及70重量百分比的第二毛细粉末,该第一毛细粉末的粒径小于第二毛细粉末的粒径,该第一毛细粉末及该第二毛细粉末均匀混合,并烧结在热管的内壁面。
为了达成上述的目的,本发明为一种热管,包括热管本体、毛细组织及工作流体,热管本体具有一内壁面,毛细组织结合在内壁面上,毛细组织包含30重量百分比的第一毛细粉末及70重量百分比的第二毛细粉末,第一毛细粉末的粒径小于第二毛细粉末的粒径,且第一毛细粉末及第二毛细粉末均匀混合,并烧结在热管的内壁面,工作流体填注在热管本体内,并渗入毛细组织之间。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热管毛细组织的组成结构,其第一毛细粉末约占毛细组织的30重量百分比,第二毛细粉末粒径则约为70重量百分比,依此比例,可在最经济的成本考量下,令热管达到最佳的工作效能。
相较于已知技术,本发明的毛细组织包含第一毛细粉末(细粉)及第二毛细粉末(粗粉),依照一定的粒径大小与重量百分比(30重量百分比的第一毛细粉末与70重量百分比的第二毛细粉末)均匀混合而成,在此比例下,第一毛细粉末及第二毛细粉末之间可形成适当的孔隙大小,以在毛细压力及回流阻力的二种因素下取得较佳的平衡,使工作流体(热管)达到最佳的工作效能;再者,由于热管的工作效能并不随着第二毛细粉末的重量百分比成正比,当第二毛细粉末的重量百分比高于70重量百分比时,热管的工作效能并不随着第二毛细粉末的重量百分比的提高而提高,却反而增加热管的成本,因此,本发明可在最经济的成本考量下,令热管达到最佳的工作效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热管的剖视图﹔
图2为本发明的毛细组织的放大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的热管与其他热管的散热效果的比较图。
主要元件符号说明:
1 热管
10 热管本体 11 内壁面 20 毛细组织 21 第一毛细粉末
22 第二毛细粉末 30 工作流体。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更好的理解本发明并能予以实施,但所举实施例不作为对本发明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索士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索士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442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半导体器件拾取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植物助长的全谱光源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