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竹制邮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3982.9 | 申请日: | 201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44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李思渊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思渊 |
主分类号: | B44C5/04 | 分类号: | B44C5/04;B27M3/00;B27K5/00;B27M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026 北京市朝阳区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邮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邮票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竹制邮票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竹制邮票是将精选竹原材料经特殊工艺加工成竹载体,然后在竹载体表面印制邮票图案而成的一种全新的邮资票品。中国被誉为“竹子文明的国度”,竹产品在中国历史悠久,种类丰富,但将竹原材料用于印制邮票,此前并无先例。竹制邮票是现代科技与传统文化完美交融的产物。由精选竹原材料经特殊工艺处理得到的竹载体,三十年不蛀、不霉,不开裂,不老化,不变形,容易长久保存,从而在邮票材质上获得重大突破,填补了现有邮票表现形式的空白。与传统纸质邮票相比,竹子生长快、产量高、易加工,是世界公认的绿色环保材料,作为邮票材质更利于大力推广。竹质邮票质量轻巧、纹理细致、图案清晰,并最大程度保留竹子原色,大大提高了邮票的观赏性和艺术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竹制邮票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提供的竹载体,是按照包括如下步骤的方法制备而得:将竹子原材料拉成竹条后进行蒸煮、压制、刨切、抛光得到抛光的竹皮板材后,在两片所述抛光的竹皮板材之间压制一层纺织物,压制完毕后再进行抛光和喷漆,得到竹载体;
其中,所述蒸煮步骤中,温度为80-100℃,优选100℃;时间为3-4小时,优选4小时;蒸煮溶剂为浓度5g/L的虫霉灵(也即C3(HNS)2·Na2SiF6)水溶液,该步骤能够充分析出竹子原材料中的糖分和脂肪,以便彻底防霉、杀虫、灭菌,确保所得竹制邮票产品三十年不生蛀虫,并最大程度保证竹板原色;
所述压制步骤中,温度为115-120℃,优选120℃;时间为4-5分钟,优选5分钟;压力为93100-98000Pa,优选98000Pa;
所述刨切步骤中,刨切后的竹皮板材的厚度为0.1-0.35mm,优选0.1mm;
所述抛光步骤中,各种常用的抛光方法均适用,如可为机器抛光和/或手工抛光的方法,若为机器抛光,可选用240目的砂纸,若为手工抛光,可选用400目的砂纸;
所述喷漆步骤中,各种常用的邮票喷漆材料均适用,如可为巴德士油漆。该步骤可使所得竹制邮票产品具有更好的防潮效果。
在两片所述抛光的竹皮板材之间压制一层纺织物的作用是防止竹制邮票开裂、变形,以使其具有密度高、韧性好、不变形、不干裂、耐磨、耐腐蚀和结实耐用的特点。
所述纺织物优选无纺布,所述纺织物的厚度为0.1mm。
所述竹子原材料选自4年生楠竹、5年生楠竹和6年生楠竹中的至少一种,优选6年生楠竹。
所述竹载体的厚度为0.3-0.8mm,优选0.5mm,更优选0.3mm;
构成所述竹载体的材料选自4年生楠竹、5年生楠竹和6年生楠竹中的至少一种,优选6年生楠竹。
本发明提供的竹制邮票是由竹载体和印制在所述竹载体上的邮票图案层组成。
上述竹制邮票中,所述竹载体的厚度为0.3-0.8mm,优选0.5mm,更优选0.3mm;
所述邮票图案层采用四种制作工艺印制而成。
构成所述竹载体的材料选自4年生楠竹、5年生楠竹和6年生楠竹中的至少一种,优选6年生楠竹。
本发明提供的制备上述竹制邮票的方法,依次包括如下步骤:
1)将竹子原材料拉成竹条后进行蒸煮、压制、刨切、抛光得到抛光的竹皮板材后,在两片所述抛光的竹皮板材之间压制一层纺织物,压制完毕后再进行抛光和喷漆,得到竹载体;
2)在所述步骤1)所得竹载体表面印刷所述竹制邮票中的邮票图案,然后进行邮票打孔、背胶,得到所述竹制邮票。
该方法中,所述步骤1)蒸煮步骤中,温度为80-100℃,优选100℃;时间为3-4小时,优选4小时;蒸煮溶剂为浓度5g/L的虫霉灵(也即C3(HNS)2·Na2SiF6)水溶液,该步骤能够充分析出竹子原材料中的糖分和脂肪,以便彻底防霉、杀虫、灭菌,确保所得竹制邮票产品三十年不生蛀虫,并最大程度保证竹板原色;
所述压制步骤中,温度为115-120℃,优选120℃;时间为4-5分钟,优选5分钟;压力为93100-98000Pa,优选98000Pa;
所述刨切步骤中,刨切后的竹皮板材的厚度为0.1-0.35mm,优选0.1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思渊,未经李思渊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39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