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散热器及应用其的灯具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3981.4 | 申请日: | 201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034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李宣贤;苏怡嘉 | 申请(专利权)人: | 艾笛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1V29/02 | 分类号: | F21V29/02;F21S2/00;F21Y10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律诚同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6 | 代理人: | 徐金国 |
地址: | 中国台湾新北*** | 国省代码: | 中国台湾;7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散热器 应用 灯具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于一种散热器及应用其的灯具。
背景技术
传统照明所消耗的能源极为可观,发展照明节能将是最重要的新能源科技。现今,半导体照明采用高功率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Light Emitting Diode,LED)做为光源。发光二极管以其高发光效率、节能、长寿、环保(不含汞)、启动快、指向性等优点,具有广泛取代传统照明光源的潜力。
应用高功率高亮度发光二极管做为照明的光源时,必须配合高效率的散热机构以尽量降低发光二极管的结点温度,才能发挥上述诸多优点。否则,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发光亮度、使用寿命将大打折扣,除了将使发光二极管灯具的节能效果不彰,更直接冲击发光二极管灯具的可靠度,或引发严重的光衰甚至使发光二极管灯具失效。
现有的灯具,目前业界通用的被动式散热方案是在灯具内设置散热器(heat sink),并通过散热器表面与自然对流空气接触的方式将热量散发到周围空气中。所以要满足高功率、高亮度的发光二极管灯具的散热需求以使其能正常工作防止光衰,就必须提供可增加散热面积的散热器。更甚者,若为了更增进灯具整体的解热能力,目前业界也有采用主动式散热方案,其是在灯具内增设风扇模块,并于散热器上对应地设计进排气流道。
然而,目前采用具有进排气流道设计的散热器的已知灯具,往往会因为进排气流道的布局(layout)设计不佳,使得其必须与光发射器的设置位置或数量的布局设计之间进行取舍,进而影响灯具整体的发光亮度以及光形均匀度。因此,如何在有效提升灯具整体的发光效率以及光形均匀度的前提下于散热器上设置进排气流道设计,是此业界必须刻不容缓投入探讨与研究的课题。
发明内容
为解决已知技术的问题,本发明的一技术方案是一种散热器,其是以主结构做为吸收灯具的热源(亦即,灯具的光发射器)的主要部位,并在设置于主结构外缘的外围结构上设置的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由此可知,由于本发明将第一流道以及第二流道等进排气流道设置于散热器的主结构外围(亦即,散热器中央无出风孔),因此设置于散热器的主结构上的光发射器的设置位置与数量的布局设计并不会受到影响,进而可使灯具有效提升灯具整体的发光亮度以及光形均匀度。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上述的散热器包含主结构以及外围结构。主结构包含底面以及墙部。墙部环绕于底面外缘。墙部具有多个出风孔。外围结构环绕于主结构外缘。外围结构具有多个第一流道以及多个第二流道。每一第一流道位于墙部外。每一第二流道经由对应的出风孔而连通至底面。
本发明的另一技术方案是一种灯具,其是通过风扇模块将灯座外的空气经由设置于散热器的主结构外缘的第一流道吸入灯座的容置槽中,并在通过风扇模块后沿主结构的底面依序经由主结构的出风孔而由第二流道排出灯座外。由此可知,本发明可通过风扇模块将灯座外的较低温的空气经由外围的第一流道吸入灯座内,并将灯座内的较高温的空气经由外围的第二流道排出灯座外,进而达到完整的气流循环路径以确实地将光发射器所产生的热排出灯具之外。
根据本发明一实施例,上述的灯具包含散热器、风扇模块以及灯座。散热器包含主结构以及外围结构。主结构包含底面以及墙部。墙部环绕于底面外缘。墙部具有多个出风孔。外围结构环绕于主结构外缘。外围结构具有多个第一流道以及多个第二流道。每一第一流道位于墙部外。每一第二流道经由对应的出风孔而连通至底面。风扇模块卡合于墙部内缘并正对底面。灯座具有开口以及容置槽。外围结构卡合灯座于开口处。风扇模块位于容置槽中。风扇模块将灯座外的空气经由第一流道吸入容置槽中,并在通过风扇模块后沿底面依序经由出风孔与第二流道而排出灯座。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第一流道与第二流道是等距交错排列。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第一流道位于相邻两第二流道之间,或每一第二流道位于相邻两第一流道之间。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主结构进一步包含多个导流凸块。导流凸块位于底面上。并且,每一导流凸块连接墙部于相邻两出风孔之间。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风扇模块抵靠导流凸块,进而于底面与风扇模块之间形成间隙。间隙依序经由风扇模块与容置槽而连通第一流道。并且,间隙经由出风孔连通第二流道。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导流凸块的宽度沿朝向墙部的方向渐扩。
于本发明的一实施例中,上述的每一导流凸块大体上呈Y字型、I字型、人字型、V字型或三角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艾笛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艾笛森光电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398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DSP与FPGA和GPRS的无线监控装置
- 下一篇:腕上气象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