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靠的船用活塞式压缩机的油供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3335.8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344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2 |
发明(设计)人: | 袁晓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英范特冷暖设备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B39/02 | 分类号: | F04B39/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4 上海市嘉定区曹***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可靠 活塞 压缩机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船用压缩机技术领域,特别涉及底板的油供结构。
背景技术
活塞式压缩机的油路系统是通过油泵的工作把润滑油从曲轴腔内抽出,然后通过曲轴上的油孔,把一部分油直接传送到主副轴承中,把另一部分油通过曲轴上的油孔,经过曲拐,传送到连杆,并通过连杆、活塞及活塞销内部的油路,将润滑油最终传送到气缸壁上。由于压缩机通常都是处于高速运行状态,气缸内又是处在高温状态下,所以可靠的不间断地供油是压缩机能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
对船用压缩机,由于船在水中会有在任何面的大幅并长时间的摆动,而油泵的吸油口往往设在一处,因此,为了防止船因摆动而造成此处吸油口由于落出油面而吸不上油的情况,一般都选用深油槽的底板,即通过可容纳更多的油,来避免吸不上油的情况。
这种方法有它的局限性。因为当船的摆幅更大时,吸油口还是会落出油面而造成供不上油,同时也会因需加注更多的油而增加成本。
我们的技术创新在于通过在底板安装一个特殊的油供结构,来解决无论船处于任何位置的摆动,都能保证油泵能工作正常,不间断地把油传送到所需传送的位置;同时,为了减少用油量,我们在底板上加工出槽通道,把油供系统的管道镶嵌到槽内,这样我们可把球形密封件的最高密封面设计成与底板的上平面高度一致,在正常运行情况下,所需油面高度只须高于底板上平面。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解决船用压缩机连续供油的油供结构,它包括新型底板、四点式管路系统、竖直管、浮球、球形密封件、油过滤网等组装起的新底板组合结构。竖直管的内部安放了浮球,顶端开了一个小孔,用于连接外部的另一个浮球以增加浮力。管壁在离顶部的半个浮球以下位置开有许多小孔以供润滑油的流入。管壁的外周安装了过滤网,以避免各杂物进入,这些杂物有可能会影响浮球与球形密封件的密封性,并同时影响油泵齿轮的有效啮合。球形密封件安装在竖直管的下端,然后有其它管子连接这4处竖直管,并联通到油泵处。当竖直管中的浮球处于油面以下时,浮球浮起,顶到竖直管的顶端,此时外处的油通过过滤网及竖直管的管壁的小孔,进入管道,并通过油泵的吸力,通向各所需的润滑处。而当油面低于球形密封件的位置时,浮球下落,坐落在其球形密封件的密封位置上,封堵了通道,阻止了此处的空气被吸入。
这种油供结构的特殊之处是,因为我们在曲轴箱内的底板四个角落都安装了一个带有浮球的吸油管,这四个吸油管通过管路连接,并于油泵相连,无论船在水中如何摆动,都将保证至少有一处的吸油管是在油面之下,而高于油面的吸油管,由于有浮球下落坐在密封面的密封位置,避免了气体直接吸入而替代了其它处的油的吸入,从而保证了不间断地供油的实现。
附图说明
图1为安装在新型底板上的四点式油供结构整体图;图2为当油面高于浮球时的竖直管内部的截面图;图3为当油面低于密封件的密封面时的竖直管内部截面图;图4为当船处于倾斜状态时,四点式油供结构在有油和无油状况下的模拟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解决船用压缩机连续供油的油供结构,它包括新型底板1、四点式管路系统2、竖直管3、浮球4、球形密封件5、过滤网6等组装起的新型底板组合的油供结构。它的特殊之处是:1)必须满足当船处于任何一处的倾斜,4点吸油处保证有一处处于油面之下,通过至少这一处的吸油口,提供油泵所需的油量。2)处于油面上的吸油口,必须保持关闭内部通道,避免只吸气体而不吸油的状况,见图1和图2,这是我们设计的油供结构的特殊之处。当船处于任何一种倾斜状况,都会有至少一个竖直管3在油面之下,从而保证了正常供油;又由于露出油面的其它竖直管3,在重力的影响下,浮球4会下落,坐落在球形密封件5的密封面7上,起到了避免吸入气体的作用。图3与图4,解释了在油面处于高于或低于球形密封件5的两种状况下,通过浮球4的起与落来打开或关闭流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英范特冷暖设备有限公司,未经上海英范特冷暖设备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333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