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超薄壁等截面球轴承加工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3016.7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867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王景夏;王雨秋;左鹏辉;李延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机洛阳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64 | 分类号: | F16C33/64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8 | 代理人: | 智宏亮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薄壁 截面 球轴承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轴承加工技术,主要涉及一种超薄壁等截面球轴承的加工工艺方法。
背景技术
超薄壁等截面球轴承,因其截面薄、占用空间小、柔性好、摩擦转矩低、转矩变动小、产品轻等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机器人、航空航天、医疗器械、天文仪器、卫星通讯等领域,但此种结构由于壁厚很薄,宽度很窄,刚性非常弱,一触即变,无论从车加工,热处理还是磨加工都存在很大的加工难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提供一种加工超薄壁等截面球轴承的加工方法,解决车削、磨削、热处理工序加工难度大的问题。
本发明的目的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所述的超薄壁等截面球轴承的加工工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a:根据加工轴承套圈的尺寸选择锻件毛胚,将锻件毛胚车制出内部具有加强圈并且为一车二的车工件;
b:将带有加强圈的车工件进行热处理后,进入磨加工,其中沟道直接以磨代车完成沟道加工;
c:由薄片砂轮将磨加工完成的(除切断面外)产品,由外径处磨断成两个工件,去除加强圈,并修磨好切断面。
本发明在加工套圈时由于加强圈的存在,大大加强了套圈的刚性,增强了车加工的可行性及加工精度,同时热处理变形量大大减少,磨削加工也能正常进行加工,另外用一个加强圈,车两个套圈,更经济。上述方法增强了套圈强度,更利于车削、磨削、热处理等工序的加工。
附图说明
附图1为超薄壁轴承成品外圈示意图。
附图2为超薄壁轴承成品内圈示意图。
附图3为带加强圈外圈车工件示意图。
附图4为带加强圈内圈车工件示意图。
附图5为磨加工好切断前外圈示意图。
附图6为磨加工好切断前内圈示意图
图中:1、成品外圈,2、成品内圈,3、外圈车工件,4、内圈车工件,5、加强圈。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如附图1为超薄壁轴承成品外圈1,附图2是超薄壁轴承成品内圈2。
要加工成如附图1、2所述的成品外圈1和成品内圈2,本发明采用的加工方法如下:首先根据加工轴承套圈的尺寸选择锻件毛胚,将锻件毛胚车制出内部具有加强圈5并且为一车二的如附图3所示的外圈车工件和如附图4所示的内圈车工件;然后将带有加强圈5的车工件进行热处理后,直接以磨代车完成沟道加工成如附图5所示的切断前外圈和如附图6所示的切断前内圈;最后由薄片砂轮将如附图5所示的切断前终磨好的外圈和如附图6所示的切断前终磨好的内圈磨断成两个内圈工件和两个外圈工件,去除加强圈,并修磨好切断面,同时确保切断前两端面平面度,使其互为基准以及确保产品沟道对内径或外径的壁厚差。
上述加工工艺中的各种参数均可采用现有加工工艺技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机洛阳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机洛阳轴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301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智能全自动烹饪机器人
- 下一篇:电连接装置及其导电端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