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中小型薄壁交叉圆柱滚子转盘轴承分体式外圈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3007.8 | 申请日: | 2011-11-10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10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王景夏;王雨秋;左鹏辉;李延峰;李雅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机洛阳轴承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5/00 | 分类号: | B23P15/00 |
代理公司: | 洛阳明律专利代理事务所 41118 | 代理人: | 智宏亮 |
地址: | 471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中小型 薄壁 交叉 圆柱 滚子 转盘 轴承 体式 外圈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轴承的加工工艺技术,主要涉及一种中小型薄壁交叉圆柱滚子转盘轴承分体式外圈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外径尺寸D≤500的中小型薄壁交叉圆柱滚子转盘轴承,设计形式多样,有一种机器人轴承由于使用特点,壁厚较薄,设计时多考虑为无装滚动体塞孔,外圈为分体结构,无止扣对接,整体淬火形式。这种结构优点在于:a、可以选用较便宜的轴承钢;b、增加强度;c、易于装配。但此种结构也存在一定弊端:a、由于外圈分体后轴向较薄容易变形,加工难度较大;b、因外圈为分体结构,装配后不容易保持同心。
针对弊端a产生原因主要为壁厚及厚度都较薄。此为产品结构特点所致。
针对弊端b产生原因之1:联接孔存在间隙;原因之2:受热处理变形影响,因为产品设计要求整体淬火,因此所有钻孔加工必须淬火前配钻完成,如果分体热处理,上下两半外圈的联接孔变形容易不一致,造成孔错位等。
发明内容
本专利目的是提供一种中小型薄壁交叉圆柱滚子转盘轴承分体式外圈加工方法,用于解决加工易变形及装配后不易保证同心的问题。
本发明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所述的轴承外圈采用先整体加工再车断为两半体的加工方法,加工方法过程如下:
a:车削加工工艺:外圈以整体形式车加工,首先根据外圈的尺寸计算出端面与滚道留量,同时两半外圈只做部分连接,内部中间车出切断槽,外径留切断引口,以便于硬车切断。
b:钻孔及热处理工艺:外圈热处理前整体进行钻孔,钻孔后整体进行热处理。
c:磨削加工工艺:初磨各工序时,外圈暂不切断,整体进行,这样易于加工及精度的保证;终磨前,沿外径切断引口硬车切断并做好配套标记;切断面修磨;修磨好切断面后,沿标记线找对位置后,在定位孔装入销钉上下片找正,并用联接孔将上下进行联接为整圈后进行终磨工序,这样能较好的保证滚道的位置要求及各项精度要求。
本发明主要用于加工薄壁的、无装滚动体塞孔、外圈为分体结构、无止扣对接、整体淬火形式中小型交叉圆柱滚子转盘轴承加工工艺。本专利技术采用整体车加工及部分磨加工,既可使产品强度加强,又利于车加工及磨加工精度的保证,同时实现钻孔的一致性以及热处理变形的一致性,加快了产品进程,解决了加工易变形以及外圈不易同心等问题。
附图说明
附图1是一种中小型交叉圆柱滚子转盘轴承结构示意图。
附图2是图1的俯视图。
附图3是图2中的 A-A的剖面图。
附图4是外圈车工图
附图5是上半外圈结构示意图。
附图6是图5的俯视图。
附图7是下半外圈结构示意图。
附图8是图7的俯视图。
图中:1、内圈,2、上半外圈,3、下半外圈,4、圆柱滚子,5、联接螺钉,6、定位孔,7、定位销,8、联接孔,9、安装孔。
具体实施方式
结合附图,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
如附图所示为一种中小型薄壁交叉圆柱滚子转盘轴承结构示意图,其包括内圈1、上半外圈2、下半外圈3,圆柱滚子4,上下半外圈通过联接孔8及联接螺钉5连接,在上下半圈上具有定位孔6,内部装入定位销7,目的是使上下半圈定位找正,安装孔9用于与其他部件的连接。
上述轴承外圈采用先整体加工再车断为两半体的加工方法,加工方法过程如下:
a:车削加工工艺:外圈以整体形式车加工。
要点1:计算出端面与滚道留量,以及之间的相互换算关系;
要点2:两半外圈只做部分连接,内部中间车出切断槽,外径留切断引口,以便于硬车切断。
b:钻孔及热处理工艺:外圈热处理前整体进行钻孔,包括安装孔、联接孔、定位孔等,其中定位孔在不影响使用性能基础上可做成不对称分布,这样易于剖开后上下两部分不会错位。钻孔后整体进行热处理。工序这样安排能确保孔加工位置的一致性,确保热处理变形的一致性。
c:磨削加工工艺:
要点:1、初磨各工序时,外圈暂不切断,整体进行,这样易于加工及精度的保证;
2、终磨前,沿外径切断引口硬车切断并做好配套标记;
3、切断面修磨要求确保端面平面度等精度要求;
4、修磨好切断面后,沿标记线找对位置后,在定位孔装入销钉上下片找正,并用联接孔将上下进行联接为整圈后进行终磨工序,这样能较好的保证滚道的位置要求及各项精度要求。
上述加工工艺中的各种参数均可采用现有加工工艺技术。
本发明的目的旨在保护本发明范围内的一切变化和改进,本发明并不局限于上面的实施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机洛阳轴承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机洛阳轴承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300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合成氯乙烯用的低汞触媒
- 下一篇:基于物联网技术的智能化自动报障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