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引脚结构与引脚连接结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52905.1 | 申请日: | 2011-11-05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47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苏飞;蓝梅芳;魏皓;陈建通;熊玉芳;苏艺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宸(厦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02 | 分类号: | H01R13/02;H01R13/40;H01R24/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61009 福建省厦门市***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引脚 结构 连接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导电连接结构,特别是关于一种引脚结构及其引脚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在瞬息万变的资讯年代,电子产品已与人们的生活、工作息息相关。随着电子产品的薄形化,小型化,精密化,轻便化,在一些无法藉由高温铅锡焊接的场合,例如:软性电路板(FPC)、集成电路(IC)、液晶显示幕(LCD)、触控萤幕(Touch Panel)等产品的线路或引脚连接,具有异向性(Anisotropic)的导电功能材料及其相关的线路连接方式已逐渐被开发出来,用以解决了电子产品的各种线路连接问题。
异向性导电膜(Anisotropic Conductive Film,ACF),其系将许多细微的导电粒子均匀地分布在一绝缘胶基材的内部,然后透过加热、加压的过程,使多个导电粒子仅在受压力的方向上产生导电的效果,而在非受压的方向上则不产生导电效果。
请同时参阅图1与图2,图1为习知引脚连结结构之立体图,图2为习知引脚连接结构在贴合前的示意图。如图1与图2所示,一引脚连接结构9,其包括有一异向性导电膜93、一第一连接部91及一第二连接部92。该异向性导电膜93系由一绝缘胶基材932与多个导电粒子931所组成,且该异向性导电膜93置于该第一连接部91与该第二连接部92之间。该第一连接部91在下方设置有多个第一引脚结构916,每一第一引脚结构916均透过一第一导线911而将电子讯号传递出去。该第二连接部92在上方设置有多个第二引脚结构926,每一第二引脚结构926则是透过一第二导线921而将电子讯号传递出去。该异向性导电膜93则置于多个第一引脚结构916与多个第二引脚结构926之间。
请再同时参阅图3,图3为习知引脚连接结构在组装后的示意图。如图3所示,将异向性导电膜93放置于第一连接部91与第二连接部92之间,该第一连接部91与该第二连接部92上下夹合,并加热和加压,异向性导电膜93受到温度和压力作用将对应的第一引脚结构916和第二引脚结构926连接在一起。当该引脚连接结构9组装完成后,该异向性导电膜93即可在上下的方向具有导电效果,而在水平的方向则不具导电效果;亦即,该异向性导电膜93可将电流传递于对应的第一引脚结构916与第二引脚结构926之间,因此,相对应的第一导线911、第二导线921即可透过互相邻接的第一引脚结构916、第二引脚结构926,而达到互相导通的目的。此时,多个左右相邻的第一引脚结构916之间不会有电流导通,多个左右相邻的第二引脚结构926之间当然也不会有电流导通。
虽然异向性导电膜93具有其使用上的优点,然而因为其连接的导电线路、第一引脚结构916或第二引脚结构926之间的距离较小,因此,当异向性导电膜93被加热加压时,多个导电粒子931可能被挤压至左右相邻的第一引脚结构916之间的缝隙,使左右相邻的第一引脚结构916之间发生短路。当然,多个左右相邻第二引脚结构926之间也会出现类似的问题。
因此,如何克服上述问题,是本领域具有通常知识者努力的目标。
发明内容
本发明之一目的在于采用包括有多个相互间隔的柱体的引脚结构,使在以异向性导电膜贴合时,相邻柱体之间的间距可容纳导电粒子,减少了流动到左右相邻引脚结构之间的导电粒子的数量,从而降低左右相邻的引脚结构发生短路的机率。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引脚结构,其设置于一异向性导电膜的一侧边,该异向性导电膜内部散布有多个导电粒子,该引脚结构包括有多个相互间隔的柱体,该些导电粒子位于该些柱体的周边。
为达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引脚连接结构,该引脚连接结构包括有一第一连接部、一第二连接部及一异向性导电膜;该第一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一引脚结构,其中至少一第一引脚结构包括有多个相互间隔的第一柱体;该第二连接部包括多个第二引脚结构,每一第二引脚结构与一第一引脚结构的多个第一柱体相对应;该异向性导电膜内部散布有多个导电粒子,且该异向性导电膜位于该第一引脚结构和第二引脚结构之间,用于连接并导通对应的第一引脚结构和第二引脚结构。
藉此,本发明所述的引脚结构及使用该引脚结构的引脚连接结构,其引脚结构采用了包括有多个相互间隔柱体的设置方式,当与该异向性导电膜贴合时,相邻柱体的间距可用以容纳导电粒子,减少了流动到相邻引脚结构之间的导电粒子的数量,从而降低多个相邻引脚结构之间发生短路的机率。
附图说明
图1为习知引脚连结结构之立体图;
图2为习知引脚连接结构在组装前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宸(厦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宝宸(厦门)光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29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