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用于降压-升压转换器的时钟移相器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2595.3 | 申请日: | 201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45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04 |
发明(设计)人: | 陈思成;黄丛中;吴雪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英特赛尔美国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M3/145 | 分类号: | H02M3/145;H03K5/13 |
代理公司: | 上海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31100 | 代理人: | 钱慰民 |
地址: | 美国加利*** | 国省代码: | 美国;US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用于 降压 升压 转换器 时钟 移相器 | ||
1.一种装置,包括:
降压-升压转换器,用于响应于输入电压和切换控制信号生成经调节的输出电压;
切换控制电路,用于响应于经调节的输出电压、最大占空比信号和模式信号产生切换控制信号;
模式控制电路,用于响应于降压PWM信号和升压PWM信号、第一时钟信号和与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具有一固定可编程量的相移的第二时钟信号来产生最大占空比信号和模式信号;以及
移相器,用于响应于基准电压和同步信号来产生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移相器还包括:
振荡器,用于产生斜坡电压信号;
第一控制电路,用于响应于所述斜坡电压信号来产生所述第一时钟信号;以及
第二控制电路,用于响应于所述斜坡电压信号和所述斜坡电压信号的斜坡峰值来产生所述第二时钟信号,其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建立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之间的相移。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器产生指示所述斜坡电压信号已到达基准电压的定时器完成(timer done)控制信号以及响应于所述斜坡电压信号复位的定时器就绪(timer ready)控制信号。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还包括同步控制电路,用于响应于定时器完成控制信号、定时器就绪控制信号和同步信号产生所述第一时钟信号。
5.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器响应于所述斜坡电压信号的峰值产生所述斜坡峰值。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电路还包括:
分压器电路,用于产生与所述斜坡峰值成比例的值,其中所述分压器电路被编程以设定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之间的相移;以及
比较器,用于将所述斜坡电压信号同与所述斜坡峰值成比例的值比较并响应于此产生所述第二时钟信号。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器电路还包括:
第一电阻器;以及
与所述第一电阻器串联的可变电阻器,其中所述可变电阻器和第一电阻器之比建立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之间的相移。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斜坡峰值以及与所述斜坡峰值成比例的值响应于所述同步信号、所述定时器完成控制信号、所述定时器就绪控制信号以及所述斜坡信号彼此按比例地改变。
9.一种用于DC/DC电压转换器的移相器,包括:
振荡器,用于产生斜坡电压信号;
第一控制电路,用于响应于斜坡电压信号来产生第一时钟信号;以及
第二控制电路,用于响应于所述斜坡电压信号和所述斜坡电压信号的斜坡峰值来产生第二时钟信号,其中所述第二控制电路建立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之间的固定相移。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器产生指示所述斜坡电压信号已到达基准电压的定时器完成控制信号以及响应于所述斜坡电压信号复位的定时器就绪控制信号。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控制电路还包括同步控制电路,用于响应于定时器完成控制信号、定时器就绪控制信号和同步信号产生所述第一时钟信号。
12.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振荡器响应于所述斜坡电压信号的峰值产生所述斜坡峰值。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控制逻辑还包括:
分压器电路,用于产生与所述斜坡峰值成比例的值,其中所述分压器电路被编程以设定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之间的固定相移;以及
比较器,用于将所述斜坡电压信号同与所述斜坡峰值成比例的值比较并响应于此产生所述第二时钟信号。
14.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压器电路还包括:
第一电阻器;以及
与所述第一电阻器串联的可变电阻器,其中所述可变电阻器和第一电阻器之比建立所述第一时钟信号和所述第二时钟信号之间的固定相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英特赛尔美国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英特赛尔美国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2595.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