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氧化混凝剂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52171.7 | 申请日: | 2011-11-09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53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发明(设计)人: | 云干;王开春;李学字;刘志奎;刘娟;林浩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52 | 分类号: | C02F1/52;C02F1/72;C02F1/76 |
代理公司: | 南京众联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2206 | 代理人: | 刘喜莲 |
地址: | 2220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氧化 混凝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废水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氧化混凝剂。
背景技术
废水中除含有COD外,通常还含有氰、挥发酚等有毒有害物质及NH3-N、P等富营养物质,另外这些废水的色度、浊度等一般也较差。这些物质大部分可采用生物氧化法去除,但生物处理后,废水中尚有一定的剩余含量,导致废水无法达标排放。另外一部分废水因含盐量高、含有杀菌剂或者抗生素、或者BOD低,很难用生化方法去除这些有毒有害物质。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新的工艺更为合理、可操作性强,能有效降低废水中的COD、酚、总氰、NH3-N、P、等污染因子的氧化混凝剂。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本发明是一种氧化—混凝剂,其特点是:它由混凝主体和氧化主体组成;其中:
(1)混凝主体是将四氧化三铁、硫酸亚铁、硫酸铝、氯化镁、硫酸按配比置入反应容器中酸化聚合反应,生成聚合铁铝(镁);其重量百分比为:四氧化三铁0~30%,硫酸亚铁20~40%,硫酸铝20~40%,氯化镁0~2%,硫酸2~60%;混凝主体中,四氧化三铁和氯化镁是可选添加物质;
(2)氧化主体是将磷酸、过氧化氢和氯酸钠按配比在0~35℃下复配而成;其重量百分比为:磷酸0.01~5%,过氧化氢10~50%,氯酸钠45~85%。
因废水的种类不同,本发明混凝主体和氧化主体这两种成份添加范围也有所不同:有的废水如含有的污染因子颗粒较大,则主要靠混凝就可以了,氧化主体可少加些,混凝主体多加些;有的废水中含有的污染因子颗粒较小或在水中完全溶解,则主要靠氧化过程才可处理,因此混凝主体的量少加些,氧化主体的量多加些。不同的废水这两种主体的加入量按照需要确定。
以上所述的氧化—混凝剂技术方案中:酸化聚合反应中,反应温度优选为60~110℃。
以上所述的氧化—混凝剂技术方案中:酸化聚合反应中,反应物料优选在反应容器内停留时间优选为0.5~8小时。
以上所述的氧化—混凝剂技术方案中:酸化聚合反应中,硫酸的质量浓度优选为40~70%。
本发明氧化—混凝剂主要用于某些生化处理后仍然无法达标排放的废水处理,或对难降解废水进行氧化预处理。如将焦化、医药、石化等废水中的污染因子降低到一定浓度范围;这些污染因子包括COD、NH3-N、总氰、挥发酚等。其中:COD降低的范围是:
(1)从40mg/L~400mg/L降低到0~40mg/L;
(2)从100mg/L~600mg/L降低到0~100mg/L;
(3)从500mg/L~1000mg/L降低到0~500mg/L。
NH3-N降低的范围是:
(1)从15~50mg/L降低到0~15mg/L;
(2)从50~100mg/L降低到0~50mg/L。
总氰降低的范围是:
(1)从0.5mg/L~50mg/L降低到0~0.5mg/L;
(2)从50mg/L~150mg/L降低到0~5.0mg/L。
挥发酚降低的范围是:
(1)从0.5mg/L~50mg/L降低到0~0.5mg/L;
(2)从0.5mg/L~100mg/L降低到0~2.0mg/L。
本发明氧化-混凝剂不仅包含制成产品的氧化-混凝剂,还包括在生产现场同时使用产品配方的几种物质协同处理废水,也能做到达标排放。
混凝主体在常温下也可以反应生产,但使用下效果稍差些。高温下反应是为了使四氧化三铁变成硫酸铁和硫酸亚铁并且最终变成聚合态。常温下四氧化三铁和硫酸反应较慢。如硫酸亚铁为“0”时(也即不添加),配方中的硫酸亚铁也可以和H2O2形成Fenton试剂,提高氧化性。硫酸亚铁和硫酸铝或氯化铝也可以起混凝作用。高温下其变为聚合态,提高混凝的效果;另外在混凝主体中加入Mg离子,加入Mg 离子一是使混凝主体更易溶解于水中,二是Mg在中和后生成的沉淀有利于脱色。
本发明氧化-混凝剂作用过程机理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未经中蓝连海设计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52171.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摇式套筒扳手
- 下一篇:一种优角对接接头焊接衬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