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辅助鉴定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特异引物对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9331.2 | 申请日: | 2011-11-07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7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07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红;柳丽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C12Q1/68 | 分类号: | C12Q1/68;C12N15/11;C12R1/22 |
代理公司: | 北京纪凯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5 | 代理人: | 关畅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辅助 鉴定 肺炎 克雷伯氏菌 特异 引物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辅助鉴定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特异引物对。
背景技术
橘小实蝇Bactrocera(Bactrocera)dorsalis(Hendel),又名东方果实蝇,隶属于双翅目(Diptera),实蝇科(Tephritidae),果实蝇属(Bactrocera)。该虫寄主范围广,可危害柑橘、番石榴、杨桃等40多科250多种水果和蔬菜,是一种世界性检疫害虫。橘小实蝇从国外入侵到我国,在国内从南至北扩散,并且进一步扩散的趋势日趋严峻,对我国主要果品的出口构成了更大的威胁。目前,橘小实蝇主要分布于广东、广西、湖南、贵州、福建、海南、云南、四川、台湾等省区。广泛的分布,以及对我国农林生产和农业生态系统造成的严重危害,使得橘小实蝇的防治方法和入侵机制成为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实蝇共生菌多是可以降解果胶的细菌和固氮菌,帮助宿主消化食物和进行碳氮循环;并最终通过影响交配、生殖和寿命,影响实蝇对环境的适应能力。此外,从实蝇当中分离到的共生菌还可以产生挥发性物质,对宿主具有一定的引诱能力,还可以作为宿主的食物。因此,研究橘小实蝇内共生菌以及其与宿主实蝇的协同入侵作用,对于切断实蝇的入侵途径,发现新的实蝇诱饵,提高不育实蝇的环境适应能力,进一步实现“抗菌防虫”,并发现新的实蝇防治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实蝇共生菌的研究方法包括针对可培养菌的分离培养鉴定技术,针对不可培养菌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以及显微成像技术。
分子生物学技术是针对不可培养共生菌发展起来的,主要包括共生菌16s rRNA基因文库的构建以及变性梯度凝胶电泳(PCR-DGGE)技术。PCR-DGGE技术先提取实蝇体内宏基因组,通用引物扩增共生菌16s rRNA基因片段,然后通过DGGE电泳技术将不同序列的基因片段分开,测序,通过序列分析确定内共生菌的种类。该方法快速直观;便于不同个体或样品之间的比较,有利于找到其相同或相异共生菌。但由于电泳本身的缺陷,该方法只能分离500bp以下的片段,获得的序列信息不够全面;并且,同种共生菌可能具有不同的电泳条带;影响了该方法的准确性;此外,该技术操作繁琐,对操作人员技术水平要求较高。相比之下,构建16s rRNA基因文库可获得关于共生菌16s rDNA序列的详细信息,有利于对橘小实蝇共生菌做一个详细的筛查。
采用构建16s rRNA基因文库的方法来筛选橘小实蝇内共生菌种类,一般采用针对16s rDNA序列的通用引物(27F/1492R),可扩增出所有细菌的长度约为1.5kb的16srDNA序列。因包含多种共生菌的16s rDNA序列,PCR产物直接测序时显示双峰,无法得到较好的实验结果。需要进一步将序列回收,连接到载体上,转化大肠杆菌,挑选已插入目的片段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这一过程中,需挑选大量克隆进行菌落PCR并测序,才能检测到所有共生菌,方法繁琐复杂,灵敏度不高,极易忽略某类含量较低的共生菌。因此,提高共生菌检测灵敏度,优化对某种共生菌的检测方法成为橘小实蝇内共生菌研究的关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辅助鉴定肺炎克雷伯氏菌的特异引物对。
本发明提供的辅助鉴定肺炎克雷伯氏菌(Klebsiella pneumoniae)的特异引物对,由序列表的序列1所示DNA(上游引物)和序列表的序列2所示DNA组成(下游引物)。
所述特异引物对可用于辅助鉴定肺炎克雷伯氏菌。
所述特异引物对可用于制备辅助鉴定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试剂盒。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辅助鉴定肺炎克雷伯氏菌的试剂盒,包括所述特异引物对。
本发明还保护一种辅助鉴定肺炎克雷伯氏菌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以待测菌(真细菌或称细菌)的基因组DNA(或所述基因组DNA的稀释液)为模板,用所述特异引物对进行PCR扩增,如果得到PCR扩增产物待测菌为候选的肺炎克雷伯氏菌,如果没有得到PCR扩增产物待测菌为候选的非肺炎克雷伯氏菌。
所述PCR扩增产物的大小可为500bp-750bp,具体可为500bp-700bp,更具体可为558bp-565bp,优选为558bp。
所述PCR扩增的反应体系具体如下(50μL):5μL 10×Reaction Buffer(含Mg2+),4μL dNTP mixture(2.5mM),Taq酶0.5μL(2.5U/μL),ddH2O 37.5μL,所述模板1μL,所述上游引物(10μM)1μL,所述下游引物(10μM)1μL。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大学,未经中国农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933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