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新型淤泥质土复合固化剂无效
| 申请号: | 201110349282.2 | 申请日: | 2011-11-0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1703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7 |
| 发明(设计)人: | 朱剑锋;刘干斌;叶俊能;郑荣跃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9K17/40 | 分类号: | C09K17/40;C09K103/00 |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程晓明 |
| 地址: | 315211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淤泥 复合 固化剂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淤泥质土固化的材料,尤其是涉及一种新型淤泥质土复合固化剂。
背景技术
固化土是在土体中加入外加剂,能够与土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反应,使土固化,改善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减小土的水敏感性和提高土的水稳性。其适用范围广、性能优越,适用于各类地基土的加固;固化土强度可以调整,能满足不同工程要求;加固土早期强度高,有利于加快施工进度;就地取材,减少砂石采用量,减少环境破坏等。
淤泥及淤泥质土是在静水或非常缓慢的流水环境中沉积,并伴有微生物作用的一种结构性土,它的含水量接近或超过液限,孔隙比大于1,有的高达2.5;压缩系数大于0.5×10帕,有的超过2×10帕;渗透系数为10~10厘米/秒;容许承载力一般为30~100千帕。我国沿海城市有大量由淤泥质土组成的软土地基,其中大部分是塘河淤泥、酸性土、泥炭土等高有机质含量的土(有机质含量>60%),而在这样的软土地区进行众多工程的建设,仅通过增加水泥掺量,固化效果往往难以满足工程要求,从而产生二次地基处理,改良成本大大增加。另外,随着我国南水北调东线工程的启动,也涉及到许多河道清淤产生大量淤泥的问题。未来十年,水利、海洋工程中处理大量的淤泥将成为难以回避的现实。因此,开发适用于我国沿海淤泥质土的特点的低成本、高性能的土壤固化剂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专利名称为淤泥质土复合固化剂(申请号为200710070010.2)公开了一种以普通硅酸盐水泥为凝胶性材料,配以碱性激发组分、膨胀组分和表面活性剂混合而成,碱性激发组分选用生石灰、水玻璃、氢氧化钠;膨胀组分选用石膏;表面活性剂选用三乙醇胺、萘系减水剂(FDN),具有价格便宜、早期强度高、后期强度稳定、水稳定性、抗冻性能好的优点,但是采用该复合固化剂固化后的土体抗拉强度低,抗剪强度提高不明显,抗折强度低、且破坏仍呈脆性破坏,延性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抗拉性能优越,同时提高抗剪强度和抗折强度的新型淤泥质土复合固化剂。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新型淤泥质土复合固化剂,以水泥为凝胶性材料,配以碱性激发组分、膨胀组分和表面活性剂混合而成,碱性激发组分选用水玻璃和氢氧化钠;膨胀组分选用石膏;表面活性剂选用三乙醇胺和高效减水剂,还包括抗裂组分,所述的抗裂组分选用玻璃纤维,各组分按质量百分比为:
成分 质量组成%
水泥: 12~16
石膏: 2~5
水玻璃: 4~8
氢氧化钠: 0.4~0.8
三乙醇胺: 0.02~0.1
高效减水剂FDN: 1.5~2.5
玻璃纤维: 0.4~2
其中水泥掺量是指水泥的质量与淤泥质土质量的百分比,而其它添加剂的百分比均为与水泥质量的百分比。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在于:本发明的新型淤泥质土复合固化剂,在分析淤泥质土特点的基础上,结合玻璃纤维抗拉强度高、吸水性小且价格低廉的特点,分别从提高淤泥质土抗拉强度、抗剪强度、添加膨胀组分、提高土壤PH值、调节水泥离子和粘土颗粒活性的角度选择固化材料,充分发挥各组分的作用效应,实现淤泥质土的固化。与中国专利淤泥质土复合固化剂(申请号为200710070010.2)相比抗拉、抗折性能优越,同时玻璃纤维的掺入提高了淤泥质土的粘聚力,抗剪强度得到了较大幅度提高。生石灰主要用来中和土壤中的酸,提高土壤PH值,对于提高固化土的强度作用并不明显,并且过多使用时甚至会降低固化土的强度,况且碱性激发组中已有水玻璃和氢氧化钠,因此省去了中国专利淤泥质土复合固化剂(申请号为200710070010.2)中的生石灰。
综上所述,本发明新型淤泥质土复合固化剂具有抗拉和抗折性能好、抗剪强度高、水稳性好等优点,可在淤泥质土场地通过深层搅拌法生成复合地基。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详细描述。
下面用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保护范围以权力要求为准。
一、具体实施例
实施例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大学,未经宁波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9282.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