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亮膜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6640.4 | 申请日: | 201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64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2-29 |
发明(设计)人: | 钟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5/04 | 分类号: | G02B5/04;G02B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朋飞;张庆敏 |
地址: | 10220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亮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增亮膜,具体涉及一种可增强光源亮度及调整光 束汇聚角度的增亮膜。
背景技术
目前,增亮膜被广泛用于发光模组以用来汇聚光源所发出的光 线。尤其是在监视器等显示设备中常用增亮膜,以增加显示亮度和 节约显示器电池设备的能量。增亮膜的原理是通过反射将射向观察 者视角之外的光线调整至观察者视角之内,这样就提高了光源所发 出光能的利用率。
普通增亮膜(BEF)是由许多个用以汇聚光线的棱镜所构成, 这些棱镜按照一个方向排列,组成一个棱镜阵列。由于棱镜阵列仅 仅按照单个方向排列,光线穿过该增亮膜后仅在一个方向汇聚;通 常为了能使光线在水平和垂直方向同时得到汇聚效果需要用两片普 通增亮膜正交放置,增加了生产成本。
美国专利US 20100265588A1公开了一种用以汇聚从光源发出光 线的具有复合纹路结构的增亮膜,该增亮膜包含一个基板,至少一种 第一纹路模式和至少一种第二纹路模式。基板具有一个第一光学面和 一个位于第一光学面对面的第二光学面。第一纹路模式设置在第一光 学面上,并在第一光学面上按第一排列方向形成第一纹路单元。第二 纹路模式紧邻第一纹路模式,并设置在第一光学面上。第二纹路模式 按第二排列方向形成第二纹路单元。第一纹路模式所构成的第一纹路 单元与第二纹路模式所构成的第二纹路单元相衔接。通过这种结构可 以调整发光模组的光线汇聚角度以及增加特定方向的发光亮度。但 是,目前大面积增亮膜均应用与该增亮膜微结构互补的结构轮通过压 膜转印方式生产,结构轮则通过滚动切削加工而成,而该美国专利所 述结构的互补结构轮因具有至少两个方向的微结构,故此种结构增亮 膜对应的结构轮加工较为困难。为此,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易于生产 的并且可同时对水平和垂直方向汇聚角度进行调整的增亮膜。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上述缺陷,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易于生产、可增强 光源亮度及调整从光源发出光束的水平和垂直方向汇聚角度的增亮 膜。
本发明所述增亮膜,包括:基板和微结构层,所述基板具有第一 光学面和第二光学面,第二光学面位于第一光学面的背面;所述微结 构层设置于第一光学面上;
其中,所述微结构层包括:主要微结构和次要微结构;
所述主要微结构包括复数个主要微结构单元;
所述次要微结构包括复数个次要微结构单元;
所述主要微结构单元与次要微结构单元沿第一方向伸展、在第二 方向交替排列。
另外,所述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垂直。
另外,所述主要微结构单元为棱柱结构,所述棱柱结构被垂直于 第一方向的平面所截的剖面为三角形、梯形或顶角为圆角的三角形。
另外,所述次要微结构单元具有沿伸展方向起伏的波浪状曲面, 且曲面棱线方向为第二方向。
另外,所述次要微结构单元的侧面与相邻的主要微结构单元紧密 连接。
另外,所述次要微结构单元的波浪状曲面被垂直于第二方向的平 面所截的轮廓线为正弦或余弦曲线。
另外,所述复数个微结构单元的正弦或余弦曲线的振幅、频率相 同或不同。
另外,所述主要微结构单元的所述三角形、梯形或顶角为圆角的 三角形的顶点到底边的距离为H1,所述次要微结构单元波浪状曲面 的波峰与波谷的距离为H2,并且波谷与第一光学面重合,H1∶H2 为1∶0.1~0.5。
另外,所述基板选自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酯、聚碳酸酯、聚甲基丙 烯酸甲酯、聚乙烯、聚氯乙烯、聚丙烯中的一种或几种。
另外,所述微结构层为紫外光固化树脂;所述紫外光固化树脂为 环氧树脂类、氨基甲酸酯类、聚乙烯类或聚酯类紫外光固化树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康得新复合材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664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