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航空煤油或柴油的制备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46501.1 | 申请日: | 2011-11-04 |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7748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 发明(设计)人: | 张涛;李广亿;李宁;王爱琴;王晓东;丛昱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C10G3/00 | 分类号: | C10G3/00 |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马驰 |
| 地址: | 116023 ***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航空 煤油 柴油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木质纤维素为原料获得平台化合物的,完全不依赖化石能源的航空煤油和柴油链烃合成路线,具体包括三个步骤:1)由木质纤维素基平台化合物出发通过烷基化反应生成碳链长度为8至16的含氧有机化合物;2)通过加氢催化剂对上述烷基化反应产物进行低温加氢以降低其不饱和度;3)通过金属-固体酸双功能催化剂在较高温度下对加氢后的烷基化产物进行加氢脱氧,从而获得以链烃为主要成分碳链长度为8至16的生物质航空煤油和高品位柴油。其中第二和第三步也可以合为一步完成。
背景技术
航空煤油是目前国际上需求量很大的液体燃料,是一个国家的战略性物资。它的种类很多,一般是由碳数在8-16间的链状烷烃、芳烃和环烷烃组成。以目前常见JP-8为例,其经典组成如下:C8至C15的直链烷烃占35%,C8至C15的支链烷烃占35%,C7至C10的芳香烃占18%,C6至C10的环烷烃占7%。柴油是主要的运输燃料之一,主要是由C9至C18的链烃、环烃、芳香烃组成,其沸点在170-390℃之间。目前,航空煤油和柴油主要以化石资源(煤和石油)为原料制取,煤和石油都是不可再生的能源,由它们合成航空煤油和柴油在制造和使用过程会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造成温室效应。且近年来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减少,原油价格不断攀升,使得航空煤油和柴油的价格也节节攀升。我国作为能源消费大国和石油进口大国,近几年的石油进口量不断增加,2009年的石油进口依存度为53.6%,已经突破50%的国家安全警戒线。和化石能源不同,生物质属于可再生能源,生物质燃料在燃烧过程中产生的二氧化碳可以被其生长过程通过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所抵消,因此生物质燃料在整个使用过程中是二氧化碳中性的。因此从保护环境、国家能源安全以及潜在的经济价值三方面考虑,需要大力发展生物质航空煤油技术。
目前,生物质液体燃料可分为第一代生物质液体燃料和第二代生物质液体燃料。第一代生物质液体燃料是以可食用的玉米、大豆和向日葵等为原料,通过发酵和转酯化等反应制取生物乙醇和生物柴油。第一代生物质液体燃料在欧洲,美洲等地区作为运输燃料已有实际应用。但是,它是以粮食为原料,原料成本高且与人争地,不适合我国人多地少的国情。第二代生物质液体燃料是以不可食用的木质纤维素为原料,主要有三种途径生成燃料:1)热化学气化生物质到合成气,然后通过费托合成制取烷烃,该过程工艺比较成熟,但是需要高温高压的条件;2)高温热解生物质制取生物质油,该过程复杂,且制得的生物质油品质较差,无法直接用作发动机燃料,需进行进一步精炼;3)以木质纤维素为原料获得的生物质平台化合物分子,通过羟醛缩合、烷基化反等碳-碳偶联反应,然后加氢脱氧制取液态烷烃,该过程条件相对比较温和,合成路线灵活。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65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定时引爆装置探测器
- 下一篇:一种爆破用的导爆装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