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薄壁铝蜂窝零件数控加工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6253.0 | 申请日: | 201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076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陈文清;夏琦;惠稳棉;黄峻;蒋理科;吴献珍;黎旭东;徐义平;王智 | 申请(专利权)人: | 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1/00 | 分类号: | B23B1/00;B23B27/00;B23Q3/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空专利中心 11008 | 代理人: | 杜永保 |
地址: | 333002***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薄壁 蜂窝 零件 数控 加工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数控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薄壁铝蜂窝零件数控加工方法。
背景技术
现代工业生产越来越依赖于数控加工方法。在数控技术支持下,零件的加工呈现多样化,大量新型材料的运用,从而提高产品的性能。但是某些进行钛合金、复合材料等材料加工时,由于材料较为轻薄,加工困难。特别像轻型薄壁铝蜂窝零件加工时,该类零件的加工稳定性很弱,根据实际经验,一旦稳定性很弱的话在加工时就很容易倾倒,一旦发生倾倒,零件就会出现带起,使得加工质量不理想的,严重的直接导致零件拉断报废,成为实际复合材料加工的技术难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有效以减少薄壁蜂窝零件数控加工拉断现象,提高加工稳定性,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的薄壁铝蜂窝零件数控加工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一种薄壁铝蜂窝零件数控加工方法,其具有如下步骤:
1.1、粘接待加工零件
在工装上纵向粘贴双面胶,将待加工零件通过双面胶粘接在工装上,其中,该待加工零件的厚度大于零件目标加工厚度;
1.2、加工铝蜂窝圆弧槽
利用刀具螺旋角度为10°~17°的球头刀切削圆弧槽,在待加工零件两端头之间的区域内下刀,两端留一定的未加工余量;
1.3、反面去除厚度余量;
在反面去除厚度余量时,根据厚度余量大小,当厚度余量不大于8mm,一次走刀加工完成;
当厚度余量大于8mm,要求分两层加工;
1.4、去除两端未加工余量。
加工中,当待加工零件有带起时,进行拍平处理。
入刀时进刀速度小于正常走刀速度。
利用刀具螺旋角度为15°的球头刀切削圆弧槽。
两端留有的未加工余量一般在5mm~10mm。
本发明的优点是:本发明薄壁铝蜂窝零件数控加工方法通过采用合适的加工刀具以及进刀方式的控制和切削参数设置,大幅降低了零件的加工报废,提高了产品的加工稳定性,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薄壁铝蜂窝零件数控加工方法的工装纵向粘胶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薄壁铝蜂窝零件数控加工方法的走刀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薄壁铝蜂窝零件数控加工方法加工出的铝蜂窝圆弧槽的截面图,
其中,1-工装、2-双面胶、3-球头刀、4-未加工余量、5-蜂窝圆弧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的说明:
本发明薄壁铝蜂窝零件数控加工方法通过采用合适的加工刀具以及进刀方式的控制和切削参数设置对薄壁铝蜂窝零件进行加工,能够有效以减少薄壁蜂窝零件数控加工拉断现象,提高加工稳定性,保证零件的加工质量,其具体步骤如下:
1.1、粘接待加工零件
如图1所示,在工装1上纵向粘贴双面胶2,将待加工零件通过双面胶粘接在工装上,其中,该待加工零件的厚度大于零件目标加工厚度;
1.2、加工铝蜂窝圆弧槽
如图2和图3所示,利用刀具螺旋角度为10°~17°的球头刀3切削铝蜂窝圆弧槽5(刀具螺旋角度优选15°),在待加工零件两端头之间的区域内下刀,两端留5mm~10mm的未加工余量4,其中,入刀时进刀速度小于正常走刀速度,以避免带起待加工零件或者使零件倾倒;
1.3、反面去除厚度余量;
在反面去除厚度余量时,根据厚度余量大小,当厚度余量不大于8mm,一次走刀加工完成;
当厚度余量大于8mm,要求分两层加工,加工中,当待加工零件有带起时,进行拍平处理;
1.4、去除两端未加工余量。
本发明薄壁铝蜂窝零件数控加工方法首先选取的待加工零件的厚度大于零件目标加工厚度,以方便一次性完成切槽加工。另外,双面胶在工装上纵向粘贴的方式,可以有效增加粘合力,防止加工中,待加工零件被带起。所选用的刀具螺旋角度为10°~17°的球头刀加工时,向上的力较小,从而可以减小待加工零件在加工中被带起(传统一直采用刀具螺旋角度在25°以上的刀具,加工时,零件总是被带起,加工不良率高,无法实现薄壁铝蜂窝零件的高质量加工)。进刀时,在待加工零件两端留有余量使得在正面加工时可以提供一定的拉力,避免待加工零件变形,在反面加工时可以增大胶接面积,提高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昌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625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