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石墨润滑剂的石墨材料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5435.6 | 申请日: | 201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49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郭新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科恒达石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10M103/02 | 分类号: | C10M103/02;C10M177/00 |
代理公司: | 宜昌市三峡专利事务所 42103 | 代理人: | 成钢 |
地址: | 4431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石墨 润滑剂 材料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石墨材料,特别是一种改性后用于石墨润滑剂的石墨材料。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石墨润滑剂中添加的石墨材料是对普通鳞片石墨按照不同粒度分级后直接使用。存在的问题是:1)石墨没有经过改性处理,石墨的摩擦系数大,润滑性差。2)天然鳞片石墨比重大、表面活性差、在润滑剂的介质中石墨成分容易沉淀。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石墨润滑剂的石墨材料,可以克服现有技术中天然鳞片石墨摩擦系数大、分散性差,制造的润滑剂润滑性差、容易沉淀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石墨润滑剂的石墨材料,所述的石墨材料密度为0.6—1.5g/mm3,粒度在25-160微米。
所述的石墨材料密度为0.8g/mm3。
所述的石墨材料含碳量大于99%。
所述的石墨材料硫含量低于500ppm。
所述的石墨材料经过改性处理。
所述的改性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普通鳞片石墨在相当于其重量2—2.5倍的98wt%硫酸,和相当于其重量10—14%的浓度35—40wt%双氧水和/或浓度35—40wt%高锰酸钾溶液浸泡;
二、经脱酸、洗涤和干燥后在1200-1250℃膨化;
三、压延成型后粉碎至粒度25-160微米。
所述的石墨材料还经过脱硫处理。
所述的脱硫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将粉碎后的石墨材料在无氧状态加热到下550-600℃。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用于石墨润滑剂的石墨材料,具有以下的有益效果:
1、普通鳞片石墨经过改性处理,按六方环状排列的碳原子发生层间化学反应,扩大了层间距,生成的层间化合物不损害键合网络,使石墨在摩擦条件下容易沿层间解离,分离出薄片,降低了石墨的摩擦系数,提高了石墨的润滑性能。
2、天然鳞片石墨比重为2.3g/mm3,本发明的石墨材料比重在0.6-1.5g/mm3,优选用0.8g/mm3,本发明中的的石墨材料比重小,其在液态中悬浮性好,制造水基润滑剂、油基润滑剂时使用,在分散质中悬浮性好,不易沉淀,附着性好。
3、所述的用于石墨润滑剂的柔性石墨材料的粒度,根据润滑剂生产的要求可以加工到25-160微米之间。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用于石墨润滑剂的石墨材料,所述的石墨材料密度为0.6—1.5g/mm3,粒度在25-160微米。
所述的石墨材料密度为0.8g/mm3。
所述的石墨材料含碳量大于99%。
所述的石墨材料硫含量低于500ppm。
所述的石墨材料经过改性处理。
所述的改性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一、将普通鳞片石墨在相当于其重量2—2.5倍的98wt%硫酸,和相当于其重量10—14%的浓度35—40wt%双氧水和/或浓度35—40wt%高锰酸钾溶液浸泡;浸泡时间通常为5-10分钟,浸泡时发生电化学反应,石墨层间形成了层间化合物H2SO4-GIC,并使石墨层间距拉大,
二、经脱酸、洗涤和干燥后在膨化炉内加热到1200-1250℃膨化;从而使致密的石墨鳞片变成了纤絮形蠕虫状。
三、冷却后,压延成型,粉碎至粒度25-160微米。纤絮形蠕虫状结构经过压延成型,体积密度为0.6-1.5 g∕mm3,优选的采用体积密度0.8g/mm3的原材料。
优化的方案中,所述的石墨材料还经过脱硫处理,脱硫处理可以减少润滑油成品对金属零件的损坏。
所述的脱硫处理包括以下步骤:
将粉碎后的石墨材料在无氧状态加热到下550-600℃。
将粉碎后的石墨材料在无氧状态加热到下550-600℃,从而有效抑制石墨材料的氧化。通常的改性石墨含硫量在1700ppm,而经过本步骤处理的石墨材料含硫量低于500ppm。
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产品和普通用于润滑剂的鳞片石墨相比沉淀量减少5%,被润滑物体的形变减少20%。
试验一:
在试验中采用鳞片石墨和本发明石墨材料对比,例中石墨均采用粒度45微米,碳含量9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科恒达石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科恒达石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543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