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进气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5338.7 | 申请日: | 201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2012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8 |
发明(设计)人: | 席峰;胡冬冬;刘训春;李勇滔;李楠;张庆钊;夏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H01L21/3065 | 分类号: | H01L21/3065;H01L21/67;C23C16/455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德权律师事务所 11302 | 代理人: | 刘丽君 |
地址: | 100029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等离子刻蚀、淀积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应用于等离子刻蚀、淀积设备的进气结构。
背景技术
在刻蚀和淀积等等离子体工艺中,进气匀气结构,不仅决定工艺气体的压力和流量分布,对于加载射频启辉生成的等离子体的均匀分布也有很大影响,从而,影响处理芯片的质量。
在刻蚀工艺中,进气结构,一般采用进气管直接通入腔室,由于进气管和腔室尺寸的差别比较大。或者,在进气管壁上加工一些均匀分布的小孔。进气后,气体的压力和流量梯度较大。这样,在射频加载后,启辉得到的等离子体均匀一致性难以保证。处理芯片时,因进气结构匀气效果差,腔室内部水平方向气体分布梯度较大,导致等离子体在芯片表面的密度分布不均匀,造成刻蚀芯片表面和刻蚀速率的均匀性不一致落。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进气结构,在等离子体工艺中实现气体压力和流量分布均匀,启辉后,确保在处理芯片的表面,得到均匀一致性的等离子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进气结构,包括进气管、匀气筒和匀气盘,所述进气管固定设置在真空室腔室上盖中部,所述进气管末端延伸至所述反应腔内的匀气筒内,所述匀气盘设置在所述匀气筒下方。
上述方案中,所述进气管末段均匀分布小孔。
上述方案中,所述进气管为直径是3~50mm的不锈钢管。
上述方案中,所述进气管与所述腔室上盖之间设有密封法兰。
上述方案中,所述密封法兰为橡胶圈密封结构或刀口密封结构。
上述方案中,所述匀气筒为圆筒状,所述匀气筒底部为封闭的,所述匀气筒侧壁上设有小孔。
上述方案中,所述匀气筒的高度为1~200mm,直径为1~100mm,壁厚为1~10mm,所述匀气筒侧壁上的小孔的直径为0.1~10mm。
上述方案中,所述匀气盘在所述反应腔内的高度是可调节的,与所述匀气筒形成一个进气空间,所述匀气盘上设有小孔。
上述方案中,所述匀气盘的直径为1~5000mm,厚度为1~100mm,所述匀气盘上的小孔在所述匀气盘的直径范围内均匀分布,所述小孔直径为0.1~20mm。
上述方案中,所述匀气筒和所述匀气盘的材质为非金属材料,所述非金属材料为聚四氟、聚碳酸酯、PE等工程塑料、石墨、陶瓷、石英、碳化硼或碳化硅。
与现有技术方案相比,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发明的进气结构形成两个空间,保证两个空间的气流压力梯度在一定范围,有利于反应腔室内气流密度均匀一致;等离子体启辉条件下,芯片表面的反应物可及时随气流排出,确保刻蚀工艺的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进气结构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技术方案进行详细描述。
如图1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进气结构,包括进气管1、匀气筒4和匀气盘5,进气结构设置在腔室上盖7和腔室3组成的反应腔上方,腔室上盖7内侧设有射频电极2;进气管1固定设置在腔室上盖7中部,与腔室上盖7法兰密封,密封法兰结构采用橡胶圈密封结构、刀口密封结构;进气管1末端延伸至反应腔内的匀气筒4内,匀气盘5设置在匀气筒4下方;排气口8设置在腔室3下端;芯片放置在反应腔内载片台6上。
进气管1为直径是3~50mm的不锈钢管,进气管末段均匀分布小孔。匀气筒4为圆筒状,匀气筒4底部为封闭的,匀气筒4侧壁上设有小孔;匀气筒4的高度为1~200mm,直径为1~100mm,壁厚为1~10mm,匀气筒侧壁上的小孔的直径为0.1~10mm。匀气盘5在反应腔内的高度是可调节的,与匀气筒4形成一个进气空间,匀气盘5上设有小孔;匀气盘5的直径为1~5000mm,厚度为1~100mm,匀气盘5上的小孔在匀气盘5的直径范围内均匀分布,小孔直径为0.1~20mm。均匀分布小孔的进气管1、匀气筒4和匀气盘5,组成具有三层匀气环节的匀气部分,使在工艺腔室的气体流量和密度趋于均匀一致。在刻蚀工艺过程中,到达芯片6表面的气体流量和密封分布趋于均匀,有利于等离子体的均匀一致,确保刻蚀芯片的均匀性。
匀气筒4和匀气盘5的材质为聚四氟、聚碳酸酯、PE等工程塑料、石墨、陶瓷、石英、碳化硼或碳化硅等非金属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微电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533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冷却器的结构
- 下一篇:点菜柜分体式发泡箱体及生产工艺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