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裂解炉COT热电偶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5022.8 | 申请日: | 2011-11-04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7032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吴加特;吴方立;陈静;黄满;王玉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吴方立 |
主分类号: | G01K7/04 | 分类号: | G01K7/0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万慧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11 | 代理人: | 杨颖;张一军 |
地址: | 325608 浙江省***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裂解炉 cot 热电偶 | ||
1.一种裂解炉COT热电偶,包括顺序连接的接线盒、上保护管、隔漏密封装置、连接法兰、下保护管和测量端;连接在一起的所述上保护管、隔漏密封装置、下保护管和测量端形成一内腔,在所述内腔中设置有铠装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端包括防护体和测量头,所述测量头与所述防护体连接成一体;在所述测量头和所述防护体连接处设置有测温凹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裂解炉COT热电偶,其特征在于:制造所述铠装热电偶的过程中,环境相对湿度小于等于25%。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裂解炉COT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体为棱台和棱锥的结合体,所述棱台的下底面靠近所述下保护管设置,所述棱锥的下底面设置在所述棱台的上底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裂解炉COT热电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测量头和所述防护体的连接处,所述防护体的宽度大于所述测量头的宽度;在所述测量头两侧的所述防护体上分别设置有所述测温凹槽。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裂解炉COT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温凹槽将所述测量头端部和所述防护体分离。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裂解炉COT热电偶,其特征在于:设所述测量端伸入到所述裂解炉管部分在所述裂解炉管的横截面上的投影面积为a;所述裂解炉管内腔在所述横截面上的投影面积为b;则,a/b的值为1.2~2.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裂解炉COT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体伸入到所述裂解炉管部分的体积为1200-6500立方毫米。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裂解炉COT热电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法兰上设置有吊环。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裂解炉COT热电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连接法兰上设置有推顶螺孔;所述裂解炉COT热电偶还包括与所述推顶螺孔匹配的推顶螺栓;所述推顶螺栓推顶所述连接法兰移动的距离小于等于1厘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裂解炉COT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COT热电偶装配到所述裂解炉时,所述下保护管和测量端从设备连接管的一端伸入,所述设备连接管的另一端与裂解炉管连通;所述下保护管的外壁与所述设备连接管内壁之间的距离小于等于2毫米。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裂解炉COT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测量端在所述下保护管轴线方向的长度为50-120毫米。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裂解炉COT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铠装热电偶包括两个热电极,所述两个热电极的平行部分的间距L为0.73-1.08毫米。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裂解炉COT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热电极与所述铠装热电偶的保护管内壁之间的最小距离M为0.73-1.08毫米;L与M相等。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裂解炉COT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接线盒的材质为球墨铸铁。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裂解炉COT热电偶,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连接装置包括顺序连接的密封连接件、填料密封连接件;所述密封连接件与所述上保护管连接,所述填料密封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法兰连接;所述密封连接件与所述填料密封连接件之间设置有圆柱形石墨密封垫;所述填料密封连接件与所述连接法兰之间设置有锥形石墨密封垫。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吴方立,未经吴方立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5022.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泵控CVT电液控制系统
- 下一篇:一种后备式锂离子电池组管理方法及其管理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