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双端面立式磨床的砂轮传动机构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3001.2 | 申请日: | 201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3715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3-14 |
发明(设计)人: | 俞家度;黄花丽;俞度 | 申请(专利权)人: | 绍兴市家度弹簧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4B47/12 | 分类号: | B24B47/12;B24B7/17 |
代理公司: | 绍兴市越兴专利事务所 33220 | 代理人: | 蒋卫东 |
地址: | 312000 浙江省绍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端面 立式 磨床 砂轮 传动 机构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金属切削机械领域,具体说是涉及双端面立式磨床的砂轮传动机构。
背景技术
立式磨床都采用砂轮作为切削刀具,由于转速很快,所以对砂轮的动平衡精度要求颇高,否则转速稍快就会出现振动,业内人士称为“临界转速”不高,其直接后果就是磨削精度差、磨削效率低。
现有技术的砂轮多数采用皮带传动或是电机主轴直接传动;皮带传动则对砂轮主轴产生挠度,不得不加粗轴径以增加刚性;如果是砂轮主轴直接固定在电机主轴上,则两者的同轴度很难保证,需要大幅度提高制造精度和安装精度,制造成本居高不下。
现有技术的砂轮传动轴前端和砂轮固定盘的内孔往往采用圆锥配合,要使圆锥配合起作用,其配合长度必须较长,造成传动轴轴承支承点与砂轮重心的距离较远,悬臂长度大,“临界转速”不高。要维持工艺必须的“临界转速”,也得加粗轴径和加大轴承规格,导致制造成本提高,精度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开发一种临界转速高、制造成本低的双端面立式磨床的砂轮传动机构,
本发明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双端面立式磨床的砂轮传动机构,包括电机发兰盘、连轴节凸圈、连轴节凹圈、螺母环、外筒、主轴、圆锥滚柱轴承、深沟球轴承、角接触轴承、砂轮固定盘、砂轮;
主轴上面的圆弧形凸起从下往上插入在连轴节凹圈的十字槽里,连轴节凸起从上往下插入连轴节凹圈另一侧的十字槽里;主轴上部和螺母环螺纹连接,主轴上部套着圆锥滚柱轴承,圆锥滚子轴承的外圈搁置在外筒上台阶上,圆锥滚子轴承的内圈上端面顶着螺母环;主轴的下部套着叠合放置的深沟球轴承和角接触轴承,深沟球轴承的外圈上端面顶着外筒的下台阶;角接触轴承外圈的上端顶着深沟球轴承下端面,内圈下端面顶着主轴台阶;主轴底端用螺栓固定了砂轮固定盘;
外筒内壁中间有一圈凸起,形成上下两道台阶作为轴承座,包裹在主轴外面,外筒上部四周设置了几个螺孔,便于把外筒用螺丝固定在电机发兰盘上,电机安装在发兰盘上;
砂轮用胶水或双头螺丝固定在砂轮固定盘上。
主轴的顶端中间设置了一个大孔,容纳传动轴可能的伸入;孔周围设置了一圈小孔;螺母环上设置了螺纹通孔和均布了数个小孔,用专用工具伸入螺母环的几个小孔内可以旋转螺母,调整圆锥滚子轴承的松紧程度,调整合适后,在螺纹通孔上用螺丝固定圆环钩,把圆环钩的弯头部分伸入主轴顶端的某个小孔内,藉以防止螺纹松动。
本发明的优点是:由于采用了联轴节式传动,降低了制造精度和安装精度,对砂轮传动轴无弯矩。由于主轴与砂轮盘采用了发兰形式连接和最下面的轴承选用了较大的角接触轴承,实现了合力作用点与砂轮重心接近于重合,且主轴上套着的三只轴承相当于是对其的三支点支承,支承强度更好,增加了主轴刚性,砂轮动平衡性能好,使其在同样的轴长度情况下,可以把轴径减细,把轴承选型减小,而砂轮旋转更加平稳。
附图说明
图1 为双端面立式磨床的砂轮传动机构的剖视图;
图2 为图1中的A放大图;
图3为砂轮传动部件的装配示意图;
图4为砂轮传动部件的结构分解图(隐去外筒);
图5为联轴节部件的结构分解图;
图6为俯视状态下的装配立体图;
图7为仰视状态下的装配立体图;
图8为主轴外形图。
附图标记说明:
1电机发兰盘、1-3外筒螺丝,2连轴节凸圈、2-1连轴节凸起,3连轴节凹圈、十字槽,4螺母环、4-1拧动孔,5外筒、6主轴、6-1凸起,6-2定位孔,6-3螺孔,7圆锥滚柱轴承、8深沟球轴承、9角接触轴承、10砂轮固定盘、11砂轮、12圆环钩,13外筒螺丝,14砂轮盘螺丝。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附图来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
双端面立式磨床的砂轮传动机构如图1-图8所示。
下面先介绍固定部分:电机发兰盘1是固定在机架上的,电机发兰盘1上面有电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绍兴市家度弹簧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绍兴市家度弹簧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3001.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