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纤维防伪标识带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2566.9 | 申请日: | 2011-11-03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82659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9-1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亚元防伪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9F3/02 | 分类号: | G09F3/0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70125 海南省海*** | 国省代码: | 海南;6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 防伪 标识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防伪印刷技术领域,具体涉及生产制造中国发明专利“局部纹理防伪印刷物(CN101556750A)”等防伪对象(即需要防伪的物品)、所需使用的一种很长的纤维防伪标识带。
背景技术
本发明人之一于2000年12月15日(十几年前)发明的中国专利“一种结构纹理防伪包装物(CN1358653A)”。本发明人之二于2008年4月12日(四年前)发明的中国专利“局部纹理防伪印刷物(CN101556750A)”。在其说明书中(参见本发明说明书附图11),分别公开了两种直接在防伪对象(即所谓“印刷物”或“包装物”)表面上、粘贴纤维来制作“纤维防伪层”的防伪技术;其“纤维防伪层”依次为保护层(9)、纤维层(4)、局部粘合剂层(8)。纤维的随机分布特征信息被采集下来,作为防伪识别特征信息,和标识序号一起存储在接入电话网或/和互联网的计算机防伪查询系统数据库中;供公众通过电话、手机短信、手机彩信、传真、互联上的电脑等通讯工具,去查询验证纤维的分布特征,是否与数据库中记录的防伪特征信息相符来验证真伪。
中国实用新型(七年前的2005年申请)“一种防伪片材(CN2830302Y)”,公开了一种直接在防伪对象(即所谓“基材1”)表面上、印制“纹理纤维膜3”的防伪技术。所谓“纹理纤维膜3”,在其专利说明书中并没有具体实用的技术方案与解释,其还可以用一种“热敏胶”材料制成。从专利说明书及其附图1、附图2、附图3可以看出:其“纹理纤维膜3”仅仅是一种薄膜或热敏胶层内部参杂有纤维的“纤维防伪层”,而不包括“防伪识别码6”、“防伪编码7”、“查询电话码8”、“条形码9”等查询信息印刷层。从其附图2、附图3还可以看出:矩形虚线框内(防伪识别区2)的左下方,有一条纤维压住了“纹理纤维膜3”的下边沿(虚线)、并且其纤维延伸到了下边沿(虚线)之外(请放大看);而矩形虚线框内(防伪识别区2)的左上方,有一条纤维压住了“纹理纤维膜3”的上边沿(虚线)、并且其纤维延伸到了上边沿(虚线)之外(请放大看)。换言之,背景技术“一种防伪片材(CN2830302Y)”中“纹理纤维膜3”的边沿上、具有其无法避免的缺陷——纤维毛刺(7)。并且,其“一种防伪片材(CN2830302Y)”说明书中,并未给出如何设计制造、如何避免“纹理纤维膜3”边沿伸出纤维毛刺(7)的有关提示。再换言之,具有普通印刷常识的一般技术人员、应该具有这样的常识:边沿具有纤维毛刺(7)的“纹理纤维膜3”产品,是用户绝对不能接受的废品。标识边沿纤维毛刺(7)的存在,既不美观、也无法使“热敏胶层5”保持良好的切断性,继而将导致“纹理纤维膜3”无法上机使用。
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具有随机特征防伪标签的防伪产品(CN101853607A)”,公开了一种直接在防伪对象(即所谓“防伪产品”)表面上粘结“拉丝状的物体(3)”的“纤维防伪标识层”防伪技术方案。该专利申请内容与“局部纹理防伪印刷物(CN101556750A)”十分雷同。
依据上述四份专利公开内容,“防伪对象”生产厂家及本申请人在生产实施时,遇到了许多难以克服的技术难题。尤其是在生产“一种结构纹理防伪包装物(CN1358653A)”、“局部纹理防伪印刷物(CN101556750A)”、“一种防伪片材(CN2830302Y)”以及“具有随机特征防伪标签的防伪产品(CN101853607A)”等四种“防伪对象”产品时,均发现:“防伪对象”生产厂家、必须自己直接在“防伪对象”产品上制作“纤维防伪层”,才能完成“防伪对象”的生产。这就导致“防伪对象”生产厂家的设备投资很大、效率很低、工艺很复杂,且布撒纤维时飞起的纤维粉尘还会污染车间环境。例如:某包装盒生产厂家耗资四百多万元人民币所购置的丝网印刷机、撒粉机、数码印刷机、图像扫描拍摄机、紫外线烘干机、覆膜或上光机等专用设备所形成的生产流水线,却只能形成日产10万个具有“纤维防伪层”的包装盒(纹理防伪药盒)的生产能力,生产效率极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提供一种将背景技术中的“纤维防伪层”制成纤维防伪标识带的产品;以供给普通包装厂,方便普通包装厂利用现有压标机、将标识带上的一枚枚纤维防伪标识压贴到背景技术中的防伪对象(即所谓“印刷物”、“包装物”、“片材”、“防伪产品”)上,从而使普通包装厂能够节省专用设备的巨额投资、能够简化生产工艺、能够提高生产效率、能够降低生产成本、能够避免生产车间污染。换言之,普通包装厂只需使用本发明纤维防伪标识带来压贴纤维防伪标识,而无须费时费力地亲自在“防伪对象”上制作工艺复杂、成本高昂、边沿具有纤维毛刺的“纤维防伪层”。
本发明纤维防伪标识带的技术方案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亚元防伪技术研究所,未经海南亚元防伪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256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