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重力无阀滤池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2175.7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0703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4-11 |
发明(设计)人: | 黄祁;李善仁;林秀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4/10 | 分类号: | B01D24/10;B01D24/46;B01D24/38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达信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91 | 代理人: | 李娟 |
地址: | 100875 北京市海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重力 滤池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滤池领域,尤其是一种重力无阀滤池。
背景技术
重力无阀滤池是一种不设阀门,不需要真空设备,运行完全由水力自动控制的滤池。其工作原理为,原水由进水管送入滤池,经由过滤层自上而下地过滤,清水即从连通管注入水箱内贮存,水箱充满后,水流通过出水管进入清水池。滤层不断截留悬浮物,造成滤层阻力逐渐增加,因而促使虹吸上升管内的水位不断升高,当水位达到虹吸辅助管管口时,水自该管中落下,通过抽气管,借以带走虹吸管下降管内的空气,当真空度达到一定值时,便发生虹吸作用。这时,水箱中的水自下而上地通过滤层,对滤料进行反冲洗,当冲洗水箱下降到虹吸破坏管管口时,空气进入虹吸管,破坏虹吸作用,滤池反洗结束,滤池进入下一周期的工作。在重力无阀滤池的使用过程中,由于进水一般为高处集水池通过溢流堰配水,水中夹杂大量气体,在管道及滤料层内形成气栓,造成水流在滤层内分布不均,影响处理效果,使反洗次数增加,因而降低了滤池处理效率。在其它结构的应用虹吸作用的装置中也存在这样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改进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重力无阀滤池,用以减少或避免在管道或滤料层内产生气栓的问题。
本发明提出的重力无阀滤池,包括盛放水的集水池,过滤单元,以及连接在集水池与过滤单元之间的进水管,还包括至少一条气阻消除管,在所述进水管的弯折处与进水管连通,并向上方延伸到高于所述集水池内水面的高度。
管道的弯折处经常会存积一部分气体,从而造成气栓现象。通过在进水管的弯折处设置气阻消除管,可以及时的将存积的气体排出管道,减少了因气栓造成的水流不畅,提高了滤池的处理效率,减少了检修率。
所述进水管包括进水主管、进水支管和U型水封管,所述U型水封管连接在进水主管与进水支管之间,所述弯折处包括U型水封管的U型底部。
集水池内的水进入进水主管,后流经U型水封管,再从进水支管流入过滤单元,实现进水过程。
所述气阻消除管高于集水池内水面的一端延伸入所述集水池中或接通所述集水池。
将气阻消除管的上端设置在高于水面的位置,目的是避免水从气阻消除管内喷出。
所述U型水封管的中段为向上方隆起的桥型结构,用于将气体集中并存留在隆起结构的顶部。
通过在U型水封管的中段设计桥型结构,水流经过时,气体会集中存留在桥型结构的顶端,而不会继续随着水流流入进水支管,此种设计更有利于将气体集中并存留。
所述气阻消除管为多条,并沿所述U型水封管的中段间隔排列。
此种设计可以更好的去除水中夹杂的气体,进一步减少气体流入过滤单元。
所述进水支管的弯折处设置有气阻消除管。
由于管道的弯折处经常会存留气体,此种设计在进水支管的弯折处设置气阻消除管,目的也是去除管道内部的残留气体。
所述进水支管的弯折处设有用于将气体集中并存留的隆起结构。
此种设计是在进水支管的弯折处特意设置隆起的结构,便于更好的集中并存留残余气体。
本发明提出的重力无阀滤池,通过在进水管的弯折处设置气阻消除管有效的将进入进水管的多余气体及时排出,避免了因气栓造成的阻滞现象,同时也减少了因气阻现象导致的重力无阀滤池工作效率降低的问题,减少了维修成本,提高了生产率。
附图说明
为清楚描述本发明及其有益效果,结合以下附图对实施例的进行详细描述,其中: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重力无阀滤池的外部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提供的集水池、进水管和气阻消除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带隆起结构的U型水封管和进水支管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提供的多条气阻消除管与U型水封管的连接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实施例的示例在附图中示出,其中自始至终相同或类似的标号表示相同或类似的元件或具有相同或类似功能的元件。下面通过参考附图描述的实施例是示例性的,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不能解释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术语“上部”、“下部”“上方”、“下方”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而不是要求本发明必须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217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