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安装快锻机下横梁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1932.9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0997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雷勇;钟彪;刘建刚;蔡凌节;汪兴 | 申请(专利权)人: | 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P11/00 | 分类号: | B23P1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铭硕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6 | 代理人: | 刘奕晴 |
地址: | 617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安装 快锻机下 横梁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安装快锻机下横梁的方法。
背景技术
通常,快锻机利用液体压力能来传递能量以实现金属塑性变形。由于快锻机具有高速、高精度、高生产率的优点,并且采用数控技术,所以近年来被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业。
根据快锻机自身工艺的要求,快锻机的横向中心线需要与厂房纵向中心线呈较小夹角。在安装快锻机之前厂房已经形成的条件下,利用厂房内两台天车来吊装快锻机。由于快锻机的设备体积大、重量重,同时由于快锻机的横向中心线与厂房纵向中心线之间的夹角较小,并且受到天车自身宽度的影响,所以无法将快锻机下横梁一次吊装到位,即,需要多次吊装,从而造成操作繁琐并且安装成本高的缺点。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可以先安装快锻机,再建厂房。但是,若等设备安装完成后再建设厂房,会大大延误工期,另外,在厂房上部结构建设过程中有可能会由于掉落物而损伤快锻机。因此,不利于快锻机的保护。
因此,现有的快锻机的安装方法存在安装成本高或者工期长的缺点。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安装快锻机下横梁的方法,以简化快锻机的安装操作,节约成本。
根据本发明的一方面,提供一种安装快锻机下横梁的方法,一种安装快锻机下横梁的方法,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第一步,在下横梁的安装基础的基础面上的与下横梁的两端对应的位置处铺设枕木;第二步,水平地抬起快锻机下横梁的第一端和第二端,抬升至离地面一定高度时停止抬升;第三步,将下横梁的第一端吊至快锻机下横梁的安装基础的正上方,然后脱钩,将下横梁的第一端放置在枕木上,然后以第一端为原点,摆动下横梁的第二端,使快锻机下横梁的摆放方向与安装方向一致,然后将下横梁的第二端放置在枕木上;第四步,保持下横梁的第一端不动,将下横梁的第二端吊起预定高度,取掉下横梁的第二端下方最上面的一层枕木,竖直地放下下横梁的第二端,然后将下横梁的第一端吊起预定高度,取掉下横梁的第一端下方最上面的一层枕木,竖直地放下下横梁的第一端,重复上述操作,直到取掉所有枕木。
所述方法还可包括第五步:在下横梁之下设置千斤顶,利用千斤顶支撑下横梁。
其中,在第四步中,在取掉所有枕木之后,可在基础面上与下横梁的下表面的四个角对应的位置处铺设垫板,然后将下横梁搁置在垫板上。
其中,在第五步中,可通过起降千斤顶,去掉下横梁的下表面的四个角上的垫板,使下横梁放置在千斤顶上,利用千斤顶微调下横梁的水平、纵横线和标高,达到安装精度要求。
其中,下横梁的安装基础可具有设置在下横梁的安装基础面之下的纵向沟槽以及与纵向沟槽连通的斜向沟槽,下横梁的安装方向与纵向沟槽的长度方向一致。
其中,斜向沟槽可按照预定角度与纵向沟槽交叉。
其中,所述千斤顶可通过斜向沟槽放置在下横梁之下。
其中,可在下横梁的下表面的四个角处放置马凳,千斤顶设置在马凳上。
其中,所述枕木可按照井字架形式铺设。
传统的安装方法一般采用大型的吊装设备,施工费用较高,而本方法采用厂房内两台天车吊装、搭设井字架枕木及千斤顶配合的方法,很好的解决了这一施工难题,并极大地降低了施工成本。
附图说明
通过下面结合示例性地示出根据本发明的实施例的附图进行的描述,本发明的上述和其他目的和特点将会变得更加清楚,其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快锻机下横梁的安装基础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2示出了铺设了井字形枕木的快锻机下横梁的安装基础的侧视剖视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铺设了井字形枕木的快锻机下横梁的安装基础的主视剖视图;
图4-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快锻机下横梁的方法的操作过程的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安装快锻机下横梁的方法中使用的马凳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以45/50MN快锻机为例进行描述,但是本发明的构思不受快锻机类型以及下面列举的特定尺寸的限制。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相应设置。
在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中,以45/50MN快锻机下横梁作为示例进行描述,下横梁长8300mm,宽3560mm,高1900mm,重量为137吨(t)。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攀钢集团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193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保证电梯绳轮径向同轴的装配工装及工艺
- 下一篇:下肢消毒支撑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