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硬化性粘合剂及显示元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110341542.1 | 申请日: | 2011-11-0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590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7-11 |
| 发明(设计)人: | 金商国;江头友弘;渡邉英司 | 申请(专利权)人: | JNC株式会社 |
| 主分类号: | C09J4/02 | 分类号: | C09J4/02;C09J4/06;G02F1/1335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臧建明 |
| 地址: | 日本东京千代*** | 国省代码: | 日本;JP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化性 粘合剂 显示 元件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适合于使显示画面与配置在该显示画面上的透光构件贴合的光硬化性粘合剂。
背景技术
近年来,液晶显示面板用作车载用或便携式信息装置用等的情况增多,对于将构成液晶显示面板的偏光板与输入元件粘合的粘合剂,强烈要求其具有优异的粘合力、折射率控制或高透明性。通常,显示元件与输入元件的制作方法有将输入元件内置于显示元件中的方法(内嵌式(In-Cell))、及通过粘合来使输入元件与显示元件贴合的方法(外挂式(On-Cell))。前者的内置化需要复杂的工序或精密的步骤,后者由于仅制作输入元件与显示元件,并使两者贴合,因此后者具有可节约制作费用的优点。
目前,为了将输入元件与显示元件基材粘合,而使用双面胶或光硬化性粘合剂。有在显示元件的外周设置厚度为0.3mm~1mm的带有双面粘着剂的垫层来固定透明触摸面板的方法。另外,也有利用光硬化性粘合剂将触摸面板全面地贴附在显示元件上的方法。通过全面地贴合,显示元件与触摸面板或盖板之间的空气层由光硬化性粘合剂取代,因此在与空气层的界面上的反射减少且画质提升。
光硬化性粘合剂的折射率较理想的是与触摸面板或盖板的折射率大致相同。当使用液状的粘合剂作为光硬化性粘合剂时,已知有在显示元件上以约1mm的厚度涂布粘合剂,然后在真空中与盖板贴合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粘合剂也可以使用凝胶状或橡胶状的粘合剂。另外,已知有同样使用液状粘合剂,在大气中以不使气泡混入的方式使显示元件与触摸面板在大气中贴合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2)。
另外,也有不使用液状粘合剂而利用透明粘合片进行贴合的方法。已知有以不使气泡进入至粘合面的方式,使用挥发性溶剂与0.2mm的粘合片使显示元件与触摸面板积层并贴合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3)。进而,已知有利用以厚度为0.1mm的硅橡胶层夹持厚度为3mm的硅凝胶层的3层构造的透明粘合片作为具备修复性与冲击吸收性的透明粘合片,使显示元件与盖板贴合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4)。
迄今为止的光硬化性粘合剂存在粘合后无法对贴合失误进行修复(重贴)的缺点。因此,强烈期望开发一种具有高透明性、显示元件与输入元件的粘合性等优异、且具有修复性的光硬化性粘合剂。另外,同样地,寻求一种具有与被粘合材料相同程度的折射率的透明粘合膜。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07-114010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开平09-274536号公报
[专利文献3]日本专利特开平06-75210号公报
[专利文献4]日本专利特开2004-101636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可获得透明性、与被粘合材的粘合性、及修复性优异的粘合膜的光硬化性粘合剂。
本发明人等发现含有由式(I)所表示的纤维素衍生物(A)、自由基聚合性单体(B)、光聚合起始剂(C)、填充剂(D)、硅烷偶联剂(E)、界面活性剂(F)的光硬化性粘合剂在形成其硬化膜时,仅通过光硬化就形成具有高透明性、与被粘合材(例如,玻璃/玻璃间或玻璃/三醋酸纤维素(Triacetyl Cellulose,TAC))相同程度的折射率、粘合性、修复性等的膜,且根据该发现而完成了本发明。本发明包含以下各项。
[1]一种光硬化性粘合剂,其含有由式(I)所表示的纤维素衍生物(A)、通过光聚合而硬化的光硬化性介质、以及光聚合起始剂(C)。
[化1]
式(I)中,X独立为氢或R,R独立地表示-(CH2CH(CH3)-O)mH、-CH3、-CH2CH3、-COCH3、-CH2CH2OH、-CH2CH2CH3、-CH2CH2OCH2CH3、或-CH2CH(CH3)-OCH3,n表示10~20,000。另外,R中,m表示1~5的整数。
[2]根据[1]所述的光硬化性粘合剂,其中光硬化性介质包含自由基聚合性单体(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JNC株式会社,未经JNC株式会社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154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