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1153.9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6369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8-15 |
发明(设计)人: | 陈虹瑞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362 | 分类号: | G02F1/1362;G02F1/1368;G02F1/136 |
代理公司: | 深圳翼盛智成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0 | 代理人: | 欧阳启明 |
地址: | 518132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液晶显示 面板 及其 制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是有关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特别是指一种在数据线与扫描线之间另建置一非晶硅层,以增强数据线与扫描线之间的绝缘效果,进而避免数据线与扫描线之间漏电情况的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传统液晶显示器的液晶显示面板包含数个像素(pixel),而每一个像素包含三个分别代表红绿蓝(RGB)三原色的像素单元构成。当栅极驱动器输出的扫描信号通过扫描线输入,使得每一行的像素单元的薄膜晶体管依序开启,同时源极驱动器则输出对应的数据信号,通过数据线输入至薄膜晶体管,而薄膜晶体管则将数据信号传递至像素电极,使其充电到各自所需的电压,进而使像素显示出不同的灰阶。栅极驱动器会一行接一行地输出扫描信号以将每一行的像素单元的薄膜晶体管打开,再由源极驱动器对每一行的像素电极进行充放电。如此依序下去,便可完成液晶显示面板的完整显示。
然而,传统液晶显示面板的制程上,每个数据线与扫描线的交接处(crossover)都会设置一绝缘层(insulating layer)以隔绝数据线与扫描线之间的电性连接。但是,由于绝缘层容易出现绝缘不佳的问题,使得数据线与扫描线之间产生漏电的现象,如此会使数据线与扫描线传递的信号不稳定,因此影响液晶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因此,业界须提出解决方式,以提升液晶显示面板的效能。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其于数据线与扫描线的重合区域,除了于数据线与扫描线之间利用一绝缘层来绝缘,并于所述绝缘层与数据线之间另建置一非晶硅层来加强数据线与扫描线之间的绝缘效果,进而降低漏电的状况。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包括一玻璃基板以及一薄膜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包含一栅极、一源极以及一漏极;所述液晶显示面板另包含:一扫描线,位于所述玻璃基板上,所述扫描线耦接至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栅极;一绝缘层,位于所述扫描线之上;一数据线,位于所述绝缘层之上,耦接于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所述源极,其中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扫描线重叠于一重合区域;以及一半导体层,位于所述栅极绝缘层以及所述数据线之间,所述半导体层之位置对应所述重合区域,且所述半导体层之面积之大于所述重合区域,以通过所述半导体层来加强所述数据线与扫描线之间的绝缘效果。
依据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本发明另提供一种液晶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包括下列步骤:提供一玻璃基板;形成一第一金属层于所述玻璃基板上;蚀刻所述第一金属层,以形成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以及一扫描线;在所述第一薄膜晶体管的栅极以及所述扫描在线形成一绝缘层;形成一半导体层于所述绝缘层上;蚀刻所述半导体层,以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的通道区域以及一第一区域;以及形成一第二金属层,并蚀刻所述第二金属层,以形成所述薄膜晶体管的源极和漏极、以及一数据线;其中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扫描线重叠于一重合区域,所述重合区域与所述第一区域的位置对应,且所述第一区域的面积大于所述重合区域。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半导体层为一非晶硅层。
依据本发明的实施例,所述第一区域之一边与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扫描线的距离大于1.5微米((μm)。
相较于现有技术,本发明的液晶显示面板和其制造方法于数据线与扫描线的重合区域,除了于数据线与扫描线之间利用一栅极绝缘层来绝缘,并于所述栅极绝缘层与数据线之间另建置一非晶硅层来加强数据线与扫描线之间的绝缘效果,进而降低漏电的状况。此外,本发明可以在不增加掩膜制程的条件下,达成前述的结构,因此,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和其制造方法无须增加额外的成本,便可有效减少数据线与扫描线漏电的情况。
为让本发明的上述内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一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图式,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简易示意图。
图2是图1的液晶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3至图6为本发明液晶显示面板的制程方式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之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顶”、“底”、“水平”、“垂直”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115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种植墙面系统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砌块成型机上的震动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