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SON的1T-DRAM结构及其制备方法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41125.7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44686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5-09 |
发明(设计)人: | 黄晓橹;陈玉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8242 | 分类号: | H01L21/8242;H01L27/108 |
代理公司: | 上海新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13 | 代理人: | 王敏杰 |
地址: | 201210 上海市浦***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son dram 结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1T-DRAM(one transistor dynamic random access memory单晶体管动态存储单元)结构及其制备方法,尤其是一种基于SON(Silicon On Nothing)的1T-DRAM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半导体集成电路器件特征尺寸的不断缩小,传统1T(单晶体管)/1C(单电容) embedded DRAM(嵌入式动态存储单元)单元为了获得足够的存储电容量(一般要求30fF/cell),其电容制备工艺(stack capacitor或者deep-trench capacitor)将越来越复杂,并且与逻辑器件工艺兼容性越来越差。因此,与逻辑器件兼容性良好的无电容DRAM(Capacitorless DRAM)将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VLSI)中高性能embedded DRAM领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其中 1T-DRAM因其元件尺寸(cell size)只有4F2而成为目前无电容 DRAM的研究热点。
1T-DRAM一般为一个SOI(Silicon On Insulator)浮体(floating body)晶体管,当对其体区充电,即体区空穴的积累来完成写“1”,这时由于体区空穴积累而造成衬底效应,导致晶体管的阈值电压降低。当对其体区放电,即通过体漏PN结正偏将其体区积累的空穴放掉来完成写“0” ,这时衬底效应消失,阈值电压恢复正常。开启电流增大。而读操作是读取该晶体管开启状态时的源漏电流,由于“1”和“0”状态的阈值电压不同,两者源漏电流也不一样,当较大时即表示读出的是“1”,而较小时即表示读出的是“0”。
1T-DRAM的工作特性在以下论文中有详细描述:Ohsawa, T.; et al. Memory design using a one-transistor gain cell on SOI, Solid-State Circuits, IEEE Journal, Nov 2002, Volume: 37 Issue:11 , page: 1510 - 1522
根据写“1”操作方法的不同,1T-DRAM可以分为两类,一类采用晶体管工作于饱和区时通过碰撞电离(impact-ionization)在体区积累空穴,一类采用GIDL效应在体区积累空穴。采用碰撞电离效应的1T-DRAM是目前1T-DRAM的研究热点。
目前,研究得最多的1T-DRAM是基于SOI的结构,由于SOI结构埋氧层的存在,可以有效实现体区空穴积累,增大了读“0”和读“1”之间输出电流差额,即增大了信号裕度(margin)。但基于SOI结构的1T-DRAM存在一个SOI器件普遍的问题,即自加热效应,由于SiO2的热导率远低于Si的热导率,这种浮体式(Floating Body)的1T-DRAM器件存在不易散热的问题。
为了克服自加热效应,有人提出新型的1T-DRAM结构,不再使用SOI衬底,而使用体硅衬底,在体硅衬底中制备N阱区埋层,这样有效克服了自加热效应。但这种结构存在如下问题:
1、N阱区(NWell)埋层需要引出接正电压,以使1T-DRAM的P型体区和N阱区埋层所存在的PN结反偏,但如果正电压过高,又会造成N阱区埋层和源漏区域的N+连通,造成1T-DRAM器件失效。
2、由于体区空穴积累在对衬底一边是依靠一个反偏的PN结来抑制空穴流失,而PN结存在反偏漏电流,这种空穴流失抑制效果不如SOI结构来得好,从而减小了保持时间(retention time)。
针对VLSI中高性能embedded DRAM领域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无电容1T-DRAM单元结构,利用发明人原先发明的一种具有自对准空洞层的SON CMOS制备方法(见中国专利申请号201110123708.2),提出一种新型的基于SON的1T-DRAM单元结构及其工艺制备方法。由于栅极下空洞层的存在,与基于SOI的1T-DRAM单元结构具有同样的空穴积累效果,同时由于源漏端与衬底相连,有效克服了SOI器件的自加热效应。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的无电容1T-DRAM所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SON(Silicon On Nothing)的1T-DRAM结构及其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具基于SON的1T-DRAM的制备方法,其中,具体步骤包括:
步骤a、于一掺杂三价元素的元素半导体衬底上形成一化合物半导体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华力微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112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