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大潮差下浅海养殖围网的防纠缠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1068.2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18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宋伟华;储张杰;马家志;吴佳兴;蔡厚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海洋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K61/00 | 分类号: | A01K61/00 |
代理公司: | 宁波诚源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2 | 代理人: | 袁忠卫 |
地址: | 315600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潮差 浅海养殖 围网 纠缠 方法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产品养殖设施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潮差下浅海养殖围网的防纠缠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水养殖发展极为迅速,但大部分为近海传统网箱养殖,由于残饵和鱼类排泄物超过海区的自然净化能力,造成海区的环境污染,从而引起鱼病频发,养殖鱼品质下降。由此导致市场对养殖鱼的认可度下降,鱼价近年来一直处于较低水平,网箱养殖亏损,严重影响了海水养殖业的可持续发展。20世纪90年代末,深海网箱养殖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受到养殖设施尺寸的限制(目前常用的40~50m周长的深海网箱,水体约为1000m3~3000m3),养殖水体仍然偏小,利用天然饵料的能力十分有限,而且网箱的网衣极易受到水流、波浪的影响而产生变形,造成养殖有效水体大大减小,其中的养殖对象更容易受到伤害而导致鱼病多发,养殖效果下降,同时一些深浅不一和底况复杂的高生产力海区(如天然礁区和人工鱼礁区等)往往不能设置深水网箱,因而深水网箱的设置海区和适养鱼种受到了较大的限制,直接影响到进一步推广应用。由此可见,探索和开展一种新的生态型、健康型近海养殖模式势在必行,近海围网养殖应运而生。
海洋捕捞生产中围网是指一种捕捞集群鱼类,规模大、产量高的过滤性渔具,而在养殖生产中应用的围网是指在湖泊、水库及港湾大面积水域中一种自然养成的养殖方式。围网的结构主要由长带形的网衣、绳索、浮子、沉子及桩等组成,如加强系泊装置并应用辅助设施,敷设在一定的海域中可应用于大面积的海水养殖。我国南部沿海台风侵袭频繁,浪高流急,围网养殖设施存在一定的破坏风险,特别是在大潮差条件下网衣非常容易发生纠缠,导致网片磨损;围网网衣纠缠时也会导致附近的养殖苗种发生伤害;大潮纠缠严重时,甚至会导致围网的下纲脱离海底,发生逃苗;小潮围网纠缠会导致养殖水体急剧减少,影响养殖效果。
因而近海围网养殖除了选择港湾、岙口型海域,应用天然的挡浪条件和人工防波堤来消波外,解决大潮差下围网防纠缠技术成为浅海围网养殖不容回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大潮差下浅海养殖围网的防纠缠方法,通过在网衣的上、中、下不同高度依次装配沉子纲和浮子纲,使各段网衣因受到不同的浮沉力而在不同层面堆积,解决了在大潮差条件下网衣易纠缠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大潮差下浅海养殖围网的防纠缠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上为:
1)根据围网的大小将若干网片横向绕缝制成网衣,网衣为双层使用;
2)在网衣上横向装纲:从上至下依次分为上纲、若干条由间隔设置的沉子纲与浮子纲组成的中纲、底纲,在沉子纲上悬挂有沉子,在浮子纲上悬挂浮子,其中沉子纲与相邻的下方浮子纲的距离为该沉子纲与相邻上方浮子纲之间距离的1.5~2.5倍,第一个沉子纲和下方浮子纲之间的距离为第一个沉子纲和上纲之间距离的1.5~2.5倍;同时第一个沉子纲的给定沉力为90~110N,往下每条浮子纲及沉子纲的浮力或沉力依次递增18~22N;
3)在网衣上纵向装纲:在网片横向每间隔6~8m装纲1条;
4)最后在底纲上固定多个沙袋将网衣的底部埋入海底固定,在上钢上悬挂浮子并通过绳索与桩固定,使网衣的上端高于最大潮位水面。
作为改进,所述网片采用聚乙烯单丝机织无结节网片,网片皆用横目,目大4~6cm。采用聚乙烯网片强度较高,另外,有利于附着藻类,浅海养殖鱼类活动时不易擦伤,网片皆用横目可以当渔具在浮、沉力的作用下,能使网具更易于改变作业高度,可减少网衣在下降时的受力,以达到更好的沉降效果。
作为改进,所述上纲为两根钢索,分别为上缘纲和上浮子纲,采用直扣式装配法,其中上缘纲穿过网片的每个网目,上浮子纲不穿过网目,通过网线绕缝上浮子纲与上缘纲,并间隔打一个半结固定。
作为改进,所述底纲为两根,分别为下缘纲和下沉子纲,两者采用直扣式装配法,其中下缘纲穿过网片的每个网目,下沉子纲不穿过网目,通过网线绕缝下沉子纲与下缘纲,并间隔打一个半结固定。
作为优选,所述沉子纲和浮子纲为间隔设置的三组,依次分布于网衣的上、中、下三个高度位置,所述沉子纲和浮子纲绕线时,需穿过装配线上的每一个网目,在每个网片与网片的绕缝处打一个结,绕满一圈后头尾相接,做一个鱼结固定。
再优选,所述沉子纲与相邻的下方浮子纲的距离为该沉子纲与相邻上方浮子纲之间距离的2倍,第一个沉子纲和下方浮子纲之间的距离为第一个沉子纲和上纲之间距离的2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海洋学院,未经浙江海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106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便秘的中药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下一篇:一种轴承拉马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