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气体水合物管道沉积可视化动态模拟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40685.0 | 申请日: | 2011-11-02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7871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谭晓华;白杨;刘建仪;王琦;张广东;李丽;唐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00 | 分类号: | G01N33/00;G01N1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气体 水合物 管道 沉积 可视化 动态 模拟 装置 | ||
1.气体水合物管道沉积可视化动态模拟装置,由气液循环系统、反应系统、数据采集系统、管道温度姿态控制系统组成,其特征是:气液循环系统由低压储气罐(3)、储液罐(4)、高压气泵(5)、高压储气罐(9)、计量泵(12)和气液分离器(34)构成,低压储气罐(3)顶端安装有第一温度传感器(1)与第一压力传感器(2),低压储气罐(3)的入口端接第三截止阀(36),出口端接高压气泵(5);高压气泵(5)的出口端连接在高压储气罐(9)的入口端,高压气泵(5)与高压储气罐(9)间安装有第一止回阀(7);高压储气罐(9)顶端安装第二压力传感器(8),高压储气罐(9)的出口端连接第二止回阀(11);储液罐(4)的入口端连接第一截止阀(31),出口接计量泵(12),计量泵(12)的出口端再与第三止回阀(13)连接;第二止回阀(11)和第三止回阀(13)接出管线汇合后一支管线连接第一安全阀(15),另一支管线与第一稳压阀(14)联接,第一稳压阀(14)的出口端再连接入口电加热保温管线(16);气液分离器(34)的入口端联接出口电加热保温管线(30)的末端,气液分离器(34)的下端出口联接第一截止阀(31),上端出口一支管线联接第三截止阀(36),另一支管线联接第二截止阀(35),第二截止阀(35)再接真空泵(33),真空泵(33)尾端接尾气处理装置(32);反应系统由高压反应筒(19)、观察窗(25)构成,高压反应筒(19)顶端与第二稳压阀(28)联接,第二稳压阀(28)的出口端联接出口电加热保温管线(30),第二稳压阀(28)的另一出口联接第二安全阀(27),两个观察窗(25)分别安装在高压反应筒(19)靠顶端附近的筒壁两侧,高压反应筒(19)顶端安装有第二温度传感器(26)和第四压力传感器(29),高压反应筒(19)底端安装第三压力传感器(17),另一支管线联接入口电加热保温管线(16);数据采集系统由数据采集卡(6)、计算机(10)、LED冷光源(23)与高速相机(24)构成,LED冷光源(23)与高速相机(24)分别固定在两个观察窗(25)的外部,高速相机(24)用电缆与计算机(10)相连接,计算机(10)再联接数据采集卡(6),温度传感器(1,26)和压力传感器(2,8,17,29)分别用数据线与数据采集卡(6)相连接;管道温度姿态控制系统由恒温箱(18)、夹持器(20)、旋转轴(21)、角度盘(22)构成,恒温箱(18)安装在整个反应系统的外部,包裹反应系统,旋转轴(21)安装在恒温箱(18)箱壁上,旋转轴(21)一端连接角度盘(22)、另一端连接夹持器(20),两端夹持器(20)与高压反应筒(19)紧紧接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可视化动态模拟装置,其特征是:上述气液循环系统所用零部件是耐腐蚀耐高温高压管材构成;上述反应系统所用高压反应筒(19)是由耐腐蚀耐高温高压钢材构成,观察窗(25)是用抗压蓝宝石玻璃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4068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静电除尘设备
- 下一篇:用于污水处理的粉碎机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