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移动节点动态获取位置标识的方法及LISP网络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9368.7 | 申请日: | 201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96299B | 公开(公告)日: | 2017-09-15 |
发明(设计)人: | 成黎;骆文;沈炯;孙默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W8/26 | 分类号: | H04W8/26;H04L29/12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62 | 代理人: | 解婷婷,龙洪 |
地址: | 518057 广东省深圳市南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节点 动态 获取 位置 标识 方法 lisp 网络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移动通讯领域和互联网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节点动态获取位置标识的方法及LISP(Locator/ID Separation Protocol,位置与身份分离协议)网络。
背景技术
LISP技术是一种基于主机身份标识与主机位置标识分离的解决方案,如图1所示,其实现方式如下:
站点网络(通常指用户网络)与传输网络(通常指运营商网络)分离,将地址空间划分为EID(Endpoint Identifier,端点标识符,表示站点网络内的地址)地址空间与RLOC(Routing Locator,路由位置标识符,表示边界路由器网络内的可达性)地址空间。网络中的站点网络内部的路由信息,即EID地址信息,不发布到传输网络中,两个站点网络通过ITR(Ingress Tunnel Router,入口隧道路由器)和ETR(Egress Tunnel Router,出口隧道路由器)之间建立的穿越传输网络的隧道进行连接。站点网络通过一个单独的映射系统来实现EID到RLOC的映射信息的维护。
需要进行数据转发时,站点网络中数据包的生成方将生成的数据包转发给ITR,由ITR向映射系统发起映射请求,以获取目的EID地址与目的站点ETR的RLOC地址间的映射关系。ITR缓存该映射关系,并根据该映射关系对数据包进行LISP封装,然后通过隧道将封装后的数据包发送至目的站点的ETR。目的站点的ETR对接收到的数据包进行解封装后,根据该数据包中携带的目的EID地址将该数据包转发给站点中的接收方。
如图1所示,以ALT(Alternative Logical Topology,可变换逻辑拓扑)映射系统为例对映射平面进行说明,且在映射系统中使用了MR(Map Resolver,映射解析器)和MS(Map Server,映射服务器)。其中,MR用于接收ITR发来的LISP封装的映射请求,并根据映射网络中的EID prefix(前缀)路由信息,将该映射请求发送给对应的MS;MS用于存储ETR注册的映射信息,并将接收到的映射请求转发给对应的ETR。
现有技术中同样涉及LISP技术对移动性的支持。在LISP移动性研究中,每个MN(Mobile Node,移动节点)均可被看作一个LISP站点,MN可执行ETR和ITR的部分功能。因此一个MN设备上包括两个标识:一个是MN的身份标识,该标识通常不会发生变化;另一个为MN的位置标识,当MN移动到新位置时,可动态获取该标识。如图2所示的场景,MN的身份标识用MN的EID表示,可简写为MEID。当MN的新位置在一个LISP站点中时,MN在该站点中动态获取到的位置标识是站点地址空间中的一个EID,用该站点的EID表示,可简写为SEID。MN将获取到的SEID地址看作RLOC地址,并将MEID到SEID的映射关系注册到映射系统中对应的MS上。
基于图2所示的场景,在现有技术中,若MN的一个通信对端,例如,图2中所示某LISP站点1中的一个SN(Static Node,静态节点),要与站点2中的MN建立通信连接。SN相对MN来说位置通常不发生变化,位置标识也不会经常改变。站点1中的ITR在接收到SN发来的目的地址为MEID的数据包时,进行映射缓存查找,若缓存中无MEID对应的映射信息,则向映射系统发送映射请求,并通过MN对应的MS获取到MEID到SEID的映射关系。ITR依据该映射关系进行数据包的LISP封装,封装后数据包的目的地址为SEID。若ITR缓存中无SEID对应的映射项,则ITR需再次访问映射系统,以获取SEID到MN所在LISP站点的ETR的RLOC地址(ETR RLOC,简称为ERLOC)的映射信息,并根据该映射信息对上述封装后的数据包再进行一次LISP封装后,才将数据包发出。因而图2所示场景中,ITR可能需要进行两次映射查找,并需要对SN发送给MN的数据包进行两层LISP封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93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范围化验用污水分流存放运送装置
- 下一篇:一种马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