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密集建造水利发电站的方法及可密集建造的水利发电站有效
申请号: | 201110339190.6 | 申请日: | 201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2505670A | 公开(公告)日: | 2012-06-20 |
发明(设计)人: | 李建英;李盈 | 申请(专利权)人: | 李建英 |
主分类号: | E02B9/00 | 分类号: | E02B9/00;E02B9/04 |
代理公司: | 甘肃省知识产权事务中心 62100 | 代理人: | 马英 |
地址: | 730900 甘肃省白***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密集 建造 水利 发电站 方法 | ||
1.一种密集型水利发电站的建造方法,其特征在于:以已建或前一座水电站的出水口底线或河床底线(21)为起点线,并以此出水口底线或河床底线(21)顺水平方向延伸至下一段河道的洪汛期水流水位线(17)的相交点处,即可再建造一座所述水利发电站;下一座水电站闸门前的最高安全水位线即河岸加高后的正常水位线(19)顺水平方向逆行不得高于上一座水电站出水口的底线或河床底线(21)。
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利发电站,包括水轮机(11)、发电机组(7)及连接两者的传动机构;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第一、第二分流闸门(2、3)、第一、第二冲水闸门(5、4)、第一、第二隔离墙(13、12) 及由该第一、第二隔离墙(13、12)形成的第一、第二引水槽(55、54);所述第一、第二分流闸门(2、3)与第一、第二冲水闸门(5、4)依次建在江河(1)来水方向的上游端,所述第一、第二隔离墙(13、12)建在所述第一、第二冲水闸门(5、4)的下游端;所述水轮机(11)均布在第一、第二引水槽(55、54)之中,该横向的各水轮机(11)的传动轴(9)相互连接后再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密集型水利发电站,其特征在于:它还有第三冲水闸门(57)和第三隔离墙(58)及其形成的第三引水槽(56);所述第一分流闸门(2)和第一、第二、第三冲水闸门(5、4、57)建在江河(1)来水方向的上游端,所述第一、第二、第三隔离墙(13、12、58)建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冲水闸门(5、4、57)的下游端且该第一、第二、第三隔离墙(13、12、58)形成第一、第二、第三引水槽(55、54、56),所述水轮机(11)均布在所述第一、第二、第三引水槽(55、54、56)之中,该横向的各水轮机(11)的传动轴(9)相互连接后再与所述传动机构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密集型水利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流闸门(2)形成分流槽(22),该分流槽(22)的上游、下游段分别建有上、下通航闸门(23、24)。
5.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密集型水利发电站,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机构包括变向传动轴(8)及变速轮组(6),所述横向的各水轮机(11)的传动轴(9)相互连接后再通过变向齿轮(10)与设在河岸平台(45)上的变向传动轴(8)连接,而该变向传动轴(8)通过变速轮组(6)与所述发电机组(7)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或3或4所述的一种密集型水利发电站,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水轮机(11)的起吊装置,该起吊装置的引水槽底板(33)通过凹型钢卡(35)固定在底板支柱(34)上,该底板支柱(34)建造在所述第一、第二引水槽(55、54)或第一、第二、第三引水槽(55、54、56)的底面上且处于所述第一、第二隔离墙(13、12)或第一、第二、第三隔离墙(13、12、58)的两侧;
所述引水槽底板(33)上端面上方安装所述水轮机(11);而该起吊装置的桥式钢架(36)安装在所述第一、第二隔离墙(13、12)与河岸水泥平台(45)或第一、第二、第三隔离墙(13、12、58)与河岸水泥平台(45)的上端面上,动滑轮组(37)安装在桥式钢架(36)上并在起吊时和所述水轮机(11)及引水槽底板(33)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密集型水利发电站,其特征在于:它还包括泄洪下闸门(27),该泄洪下闸门(27)安装在所述第一、第二冲水闸门(5、4)或第一、第二、第三冲水闸门(5、4、57)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李建英,未经李建英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9190.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测定在涡轮叶片中的裂纹的方法
- 下一篇:差动符号光发送接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