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减振阻尼器无效
申请号: | 201110338912.6 | 申请日: | 2011-11-01 |
公开(公告)号: | CN103089884A | 公开(公告)日: | 2013-05-08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尧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红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06 | 分类号: | F16F9/06;F16F9/36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谢敏 |
地址: | 610000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汽车 阻尼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减振装置,具体是汽车减振阻尼器。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的动力性、经济性、制动性、操纵稳定性、平顺性等性能要求越来越高。为了加速汽车振动的衰减,改善汽车行驶的平顺性,在汽车内安装减振器显得犹为必要。减振器是安装在车体与负重轮之间的一个阻尼元件,其作用是衰减车体的振动并阻止共振情况下车体振幅的无限增大,减振器能减小车体振动的振幅和振动次数,因而能延长弹性元件的疲劳寿命和提高乘车人员乘车的舒适性。减振器在工作时,其主要用来抑制弹簧吸振后反弹时的振荡及来自路面的冲击,在经过不平路面时,虽然吸振弹簧可以过滤路面的振动,但弹簧自身还会有往复运动,而减振器就是用来抑制吸振弹簧的跳跃。
现今的汽车设计越来越精致,减振器的体积也受到限制,然而减振器在体积小巧时,其内活塞的运动也受到限制,从而进一步影响减振器的减振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体积小,且能增强减振功能的汽车减振阻尼器。
本发明的目的主要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汽车减振阻尼器,包括贮油筒、工作缸及浮动活塞,所述工作缸设置在贮油筒内,所述浮动活塞设置在工作缸内,浮动活塞分隔工作缸且与工作缸的底部之间构成有密闭气室,所述贮油筒连接有接通密闭气室的导管组件。本发明在工作时,密闭气室和导管组件内充有高压氮气。
所述浮动活塞设有活塞杆。
所述工作缸与活塞杆之间连接有导向座。本发明的导向座用于辅助活塞杆的移动。
所述导管组件包括一根盘绕的导管,该导管一端开口封闭,其另一端开口连接密闭气室。本发明通过导管一端开口连接密闭气室,从而完成导管组件与密闭气室的接通。
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和有益效果:本发明的浮动活塞分隔工作缸且与工作缸的底部之间构成有密闭气室,贮油筒连接有接通密闭气室的导管组件,本发明整体结构简单、体积小,本发明设计时,密闭气室和导管组件内充有氮气,在本发明受到振动时,氮气在密闭气室和导管组件内移动,如此可对振动进行缓冲,进而增强本发明的减振功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附图中附图标记所对就的名称为:1、贮油筒,2、工作缸,3、活塞杆,4、导向座,5、导管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不限于此。
实施例:
如图1所示,汽车减振阻尼器,包括贮油筒1、设置在贮油筒1内的工作缸2及设置在工作缸2内的浮动活塞,浮动活塞分隔工作缸2构成有减振油储室和充设有高压氮气的密闭气室,浮动活塞上设有大断面的O型密封圈,O型密封圈使得减振油储室与密闭气室之间不透气,从而消除减振油储室内的减振油因氮气的作用而乳化。密闭气室形成于浮动活塞与工作缸2的底部之间,其由浮动活塞底部,工作缸2底部及工作缸2侧壁构成。贮油筒1连接有接通密闭气室的导管组件5,导管组件5包括一根盘绕的导管和固定该导管的固定架,导管组件5通过固定架连接在贮油筒1上,导管一端开口封闭,其另一端开口连接密闭气室,导管内也充有高压氮气。浮动活塞设有活塞杆3,为了便于活塞杆3的移动,工作缸2与活塞杆3之间连接有导向座4,导向座4用于对活塞杆3的移动进行导向。
汽车减振阻尼器设计时,导管组件5的导管和密闭气室内均充有高压氮气,汽车减振阻尼器振动时,高压氮气在导管组件5的导管和密闭气室内移动,从而对振动进行缓冲,因有导管的作用,扩大了高压氮气的移动空间,增强了汽车减振阻尼器的减振效果。
如上所述,则能很好的实现本发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红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成都红美金属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110338912.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